重云冒山椒,大江浸其麓。
通为一沮洳,哀此涂泥渥。
居寄佛杀山,举趾厌局促。
馀飘污巾几,积润繁篁竹。
门前耕野静,时得舒倦目。
美哉百亩稻,整整照人绿。
深芜下白鸟,霁岭明秀木。
感此歌丰年,卒岁期饱腹。
重云冒山椒,大江浸其麓。
通为一沮洳,哀此涂泥渥。
居寄佛杀山,举趾厌局促。
馀飘污巾几,积润繁篁竹。
门前耕野静,时得舒倦目。
美哉百亩稻,整整照人绿。
深芜下白鸟,霁岭明秀木。
感此歌丰年,卒岁期饱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和生活情趣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重云冒山椒,大江浸其麓。通为一沮洳,哀此涂泥渥。”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云雾缭绕、山川连绵的大自然景观,其中“大江”可能指的是长江或黄河等宽广的水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居寄佛杀山,举趾厌局促。” 这里的“佛杀山”可能是指某个地名,而“举趾厌局促”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狭窄环境的不满和对开阔生活的向往。
“馀飘污巾几,积润繁篁竹。” 这里的意象丰富,“馀飘污巾几”描绘了一种湿润而略显凌乱的景象,而“积润繁篁竹”则表现出水泽滋养下的竹林生机。
“门前耕野静,时得舒倦目。” 这里诗人通过平和的农耕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喜悦以及劳作后的满足感。
“美哉百亩稻,整整照人绿。” 这两句赞美了成熟的稻田景象,“整整”二字突出了稻田的整齐和欣欣向荣之状,透露出诗人对农业劳动成果的赞赏。
“深芜下白鸟,霁岭明秀木。” 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飞翔的白鸟、雨后的清新山木等,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感此歌丰年,卒岁期饱腹。”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的喜悦和满足,以及对于来年的美好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耕生活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