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镜何曾拭,山眉本自舒。
叶稠初隐鸟,花落乍惊鱼。
自有淩波步,回看掷果车。
湖镜何曾拭,山眉本自舒。
叶稠初隐鸟,花落乍惊鱼。
自有淩波步,回看掷果车。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春日游赏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以及游人活动生动地展现出来。
“湖镜何曾拭”,开篇即以比喻手法,将未被擦拭的湖面比作未经雕琢的镜子,暗示湖面清澈如镜,映照着四周的景致,仿佛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
“山眉本自舒”,将山峦比作舒展的眉毛,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柔和与连绵,赋予静态的山川以动态之美。
“叶稠初隐鸟,花落乍惊鱼”,这两句通过鸟儿和鱼儿的反应,侧面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树叶繁茂,遮蔽了鸟儿的身影;花瓣飘落,惊动了水中的鱼群,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敏感与互动。
“自有淩波步,回看掷果车”,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游人踏春的情景。人们在湖面上轻盈行走,如同凌波微步;而回望时,似乎还能看到过往车辆中投掷果物的情景,既体现了游人的欢愉,也寓意着春天的美好与分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西湖春日的勃勃生机与和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白日堕落山气腥,黑云飒沓海气凝。
老僧法力开幽冥,天坛之上位之中。
莲花佛顶六角红,古铜铃铃声吽吽。
吽吽咒语不可议,上彻九天下九地。
地上死人地下生,嗜欲饮食如生平。
老僧观水天雨雨,老僧观药天雨乳。
老僧观日天与光,老僧观花天与香。
盘桃千颗生火瘢,香黍如珠饛丘山。
老僧悲,鬼子啼。老僧喜,鬼子嬉。
老僧穆穆鬼子肃,百宝光明透重狱。
南无接引阿弥陀,昔时鬼少今鬼多。
昔时鬼子多白头,今时鬼子多缺头。
缺头持头来,持头续头去。
老僧指向鬼子陈,眼前黑面是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