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舞雩鼓瑟希,琴语解吐胸中奇。
谁言手挥七弦易,大笑虎头真绝痴。
北风萧萧路何永,流波汤汤君自知。
三尺丝桐尽堪老,儿童休讶鹤书迟。
暮春舞雩鼓瑟希,琴语解吐胸中奇。
谁言手挥七弦易,大笑虎头真绝痴。
北风萧萧路何永,流波汤汤君自知。
三尺丝桐尽堪老,儿童休讶鹤书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智仲可月下弹琴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琴艺与心境的交融。首句“暮春舞雩鼓瑟希”以“舞雩鼓瑟希”这一典故,暗示了琴声在暮春时节的稀少与珍贵,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琴语解吐胸中奇”一句,直接点明了琴声能表达内心深处的奇妙情感,引人深思。
“谁言手挥七弦易,大笑虎头真绝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弹琴并非易事,需要深厚的情感和技巧,同时也对某些轻视琴艺的人进行了讽刺。这里的“虎头”可能是指那些不懂琴艺却妄加评论的人,用“痴”字形容,既幽默又辛辣。
“北风萧萧路何永,流波汤汤君自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物的心境相融合,北风的凛冽与道路的漫长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无尽,而“流波汤汤”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最后,“三尺丝桐尽堪老,儿童休讶鹤书迟”表达了对琴艺持久不变的赞美,以及对后辈耐心学习的期待。这里“三尺丝桐”指琴,暗示了琴艺的传承与岁月的积淀,而“儿童休讶鹤书迟”则是对学琴者的一种鼓励,即使过程漫长,也应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收获。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琴艺,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音乐与自然、个人情感与社会评价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独特见解。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山荞畬粟杂沙碜,黑黍黄粱如土色。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即今归卧稽山下,眼昏臂弱衰境逼。
新粳炊饭香出甑,风飧涧饮何曾识。
我岂农家志饱暖,闭户惟思事耕织。
征辽诏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