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
苦为声色迷,蚩蚩竟如彼。
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
富贵随所望,贫贱随所以。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
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
哭者何必哀,尔岂不然尔。
田横有悲歌,秋风起蒿里。
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
苦为声色迷,蚩蚩竟如彼。
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
富贵随所望,贫贱随所以。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
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
哭者何必哀,尔岂不然尔。
田横有悲歌,秋风起蒿里。
这首明代赵宜生的《自挽二首(其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理解和人生观。首句“先辈多达士,后人罔知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即使贤能如达士,死后也无人知晓。接下来,“苦为声色迷,蚩蚩竟如彼”批评了世人过于沉迷于物质享受,不知生命的真谛。
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我当半百年,已悟此中理”,认识到富贵贫贱皆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布衣及蔬食,足充诸己”表达了他对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简单的生活就能使心灵富足。最后两句,“修短自由天,气化返为鬼”,接受了自然法则,生死由天定,人的精神终将回归天地。
结尾处引用田横的典故,“田横有悲歌,秋风起蒿里”,表达出诗人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认为哭泣并非哀伤的唯一表达,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归宿。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生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