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音在识微,郑卫遂以判。
遐心原太始,常恐宫羽换。
昌黎昔致慨,无由见真滥。
及兹千载遥,累黍那可按。
成亏亦已悟,张弛聊把玩。
缮性得和平,抱膝寄萧散。
沉思独尔为,庶用明冲澹。
审音在识微,郑卫遂以判。
遐心原太始,常恐宫羽换。
昌黎昔致慨,无由见真滥。
及兹千载遥,累黍那可按。
成亏亦已悟,张弛聊把玩。
缮性得和平,抱膝寄萧散。
沉思独尔为,庶用明冲澹。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音乐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审音在识微”,强调了在音乐欣赏中的细微之处的重要性,暗示了通过音乐可以洞察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接着,“郑卫遂以判”可能指的是不同音乐风格或流派之间的区别,暗示了音乐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影响。
“遐心原太始,常恐宫羽换”表达了诗人对原始心灵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可能被现代变化所取代的担忧。这里“宫羽”可能象征着传统与变革,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适应变化。
“昌黎昔致慨,无由见真滥”引用了韩愈(昌黎是他的字)的感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可能暗指对音乐艺术的商业化或失去本质的担忧。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直接接触到真正的音乐精髓。
“及兹千载遥,累黍那可按”则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难以把握,暗示了对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成亏亦已悟,张弛聊把玩”可能是在探讨音乐中的紧张与松弛,以及生活中的平衡之道。诗人似乎在通过音乐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缮性得和平,抱膝寄萧散”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达到精神上的放松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探讨了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平衡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诗人的思考深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对音乐艺术及其背后深层意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