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塔必有天风来,窣堵岂与封姨媒。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
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
登塔必有天风来,窣堵岂与封姨媒。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
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登碧云寺金刚塔》。诗中以登塔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登塔必有天风来”,意味着在攀登高处时,自然界的风会随之而来,象征着在追求知识或真理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接着,“窣堵岂与封姨媒”一句,窣堵(塔)与封姨(一种传说中的风神)的关系,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渺小感。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表达了诗人通过登高远眺,领悟到了某种深刻的道理,心中的杂念如同被风吹散的云朵一般消逝,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解放。这种顿悟的过程,象征着人通过超越日常琐事,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宇宙规律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他认为世间的一切法则,无论是出世间的还是世间的,都像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就如同汉水的流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自然规律依然如故。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秩序的敬畏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最后,“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镜子,海比作广阔的天地,杯子则象征着个人的心灵。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内心如同明镜般清澈,能够映照出宇宙万物的真谛,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则是对登高后所见景象的描述,下方的景色如同一片绿色的云海,给人以吉祥之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内心的期待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登塔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过程中的感悟。
延陵逸人偏爱山,梦飞一室窈窕间。
仙舟往往弄溪月,幔亭绿水声潺湲。
别来林下多幽思,乃与图中偶相似。
蕙带荷衣绝世嚣,孤亭对坐说前朝。
白头晚悟青晖意,醉里援毫为君起。
借问风流画者谁,玉堂待诏高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