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门中,了无罅缝。维摩文殊,相逢鼓笼。
昨夜三更,打失鼻孔。普请诸人,各摸索著。
方丈门中,了无罅缝。维摩文殊,相逢鼓笼。
昨夜三更,打失鼻孔。普请诸人,各摸索著。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梵琮所作的偈颂,以禅宗的语言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修行体验。"方丈门中,了无罅缝"描绘了一个禅修者所处的境地,暗示着心无杂念,内外合一。"维摩文殊,相逢鼓笼"借用了佛教中的两位高僧——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他们象征着智慧与觉悟,如同在精神世界中的相遇,意味着自我认知的提升。
"昨夜三更,打失鼻孔"运用奇特的比喻,可能是指在深夜的顿悟时刻,修行者感觉自己原有的观念或执着被打破,达到了某种超越平常的境界,"鼻孔"在此可能象征着束缚心灵的局限。"普请诸人,各摸索著"则号召众人一同探寻这种解脱之道,寻找各自的真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思考修行的过程和内在的觉醒。
清凉境界火云藏,但觉仙家日更长。
千岁寿松谁宴坐,星君午夜吐光芒。
宝鉴鸾沉影,仙軿凤翼辀。
腰轻时待舞,眉细不藏愁。
洛馆迷罗袜,秦桑露桂钩。
电微开笑靥,珠滑入歌喉。
百子宫池暮,千丝越网稠。
生香徒辟恶,纤草未蠲忧。
烛短鸳鸯被,更阑翡翠帱。
月寒喧药杵,海阔漾霞舟。
公子常逢燕,星姬镇问牛。
彫胡容一荐,沟水自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