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松下径,更上水明楼。
空翠诸峰滴,寒泉众壑流。
风生丛竹响,雨霁白云收。
拟托东林社,常从慧远游。
闲寻松下径,更上水明楼。
空翠诸峰滴,寒泉众壑流。
风生丛竹响,雨霁白云收。
拟托东林社,常从慧远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林之间,探寻幽静之美的场景。首句“闲寻松下径”,以“闲”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着,“更上水明楼”,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美景的渴望。
“空翠诸峰滴,寒泉众壑流。”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清新的空气和潺潺的泉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宁静的自然世界。翠绿的山峰仿佛被一层薄雾覆盖,显得格外生动;而寒泉在山谷间流淌,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凉与活力。
“风生丛竹响,雨霁白云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雨后天晴,云朵渐渐散去,展现出一片澄净的天空。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拟托东林社,常从慧远游。”表达了诗人希望加入佛门,追随高僧慧远修行的愿望。这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隐逸情怀与自然哲学思想。
重廊阴阴与天隔,下有井泉馀百尺。
乍垂修绠已复寒,深注花瓷不胜白。
山城夏旱百井眢,盥濯从谁问涓滴。
暮年来此看老黥,日倚银床卷深碧。
炎官火伞空自张,玉川清风已生腋。
翰林醉熟呼不醒,宫中谁赋花娉婷。
中人传诏玉起立,井花吹面诗还成。
诗成白雪真同调,咫尺回姿妃子笑。
此郎自是醉谪仙,肯作官家诗待诏。
北窗老子贪昼眠,蓬头突鬓良可怜。
但将饱睡答长健,安得新诗追昔年。
我生无誉亦无毁,老去功名薄如纸。
日向山堂洗睡容,空费君家一壶水。
使君一出承明庐,当年两佩龟峰鱼。
龟峰小儿骑竹马,笑挽朱轓归故闾。
门外春风吹画戟,小阁香浓绮疏碧。
苏州五字老更奇,东阳八咏人谁敌。
山堂闻说公自开,烟雨遥供翠鬟色。
更向招提山窟中,竹杖穿云饱经历。
夜上孤峰看明月,晓趁钟鱼着僧屐。
诗成知复几牛腰,倒廪倾囷公不惜。
他人举似与何人,知我耽诗老成僻。
平日看囊止一钱,惊见纵横着圭璧。
当遣儿童勿浪传,按剑从来少人识。
彼美青楼倡,颜色岂不好。
春风桃李花,过雨堪一扫。
粲粲星冠女,云宫在三岛。
雾帔卷黄罗,披风出云表。
焚香礼夜坛,香雾生杳渺。
恨无脂粉颜,千金聘袅袅。
刘郎竟不来,含嚬弄清晓。
谁怜傲霜枝,照眼自明瞭。
永怀蕊宫姿,微黄淡飞标。
清蟾耿寒枝,与月自相恼。
真赏久未逢,残英惜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