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抚介自徘徊,招谤常怀公干才。
不为白衣同送酒,王公安得过桥来。
撷芳抚介自徘徊,招谤常怀公干才。
不为白衣同送酒,王公安得过桥来。
此诗《题仇英抚松看菊图》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秋日里赏菊品松的画面,充满了文人的情趣与高洁的志向。
首句“撷芳抚介自徘徊”,描绘了文人漫步于花丛之中,手抚松枝,悠然自得的场景。这里的“撷芳”既指采摘芳香的花朵,也暗喻着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抚介”则是轻轻触摸松树,表现了文人的细腻与自然的亲近。“自徘徊”则流露出一种自在、随性的态度,展现了文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宁静的心境。
次句“招谤常怀公干才”,则进一步揭示了文人在面对外界非议时的态度。这里的“招谤”指的是招致批评或非议,“公干才”则暗示了文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即便遭受误解或批评,也不会因此而动摇。这句诗体现了文人对于自身才华和道德品质的自信与坚守,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
后两句“不为白衣同送酒,王公安得过桥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文人对于世俗交往的淡泊态度。这里“白衣”通常指平民百姓,暗示文人不愿与普通民众一同饮酒娱乐,而是更倾向于与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交流。而“王安”可能是指王安石或其他知名文人,通过“王公安得过桥来”的疑问,表达了文人对于真正理解并欣赏其才华之人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于那些只知表面交往、缺乏真正理解和尊重的人的不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文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独特定位,以及对于高洁品格和真挚友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