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首句“壁立孤峰倚砚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其中“壁立孤峰”表现出山峦的险峻与独立,“倚砚长”则是诗人笔下的细腻之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共疑沉水得顽苍”中,“共疑”表达了一种猜测和不解,"沉水得顽苍"则是对时间流逝给自然景物带来的变化的描写。通过这种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接下来的“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者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对他们品德的赞美。这里的“楚客”和“吴儿”都是古人中的杰出人物,而“兰佩”和“木肠”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中间两句“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是对自然奇迹的描写,“山下曾逢化松石”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点石成金,而“玉中还有辟邪香”则是对某种神秘物质或情感的表达。这里诗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这种超自然的元素来丰富诗歌内容。
最后,“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洞察及对传统智慧的质疑。"早知百和俱灰烬"意味着诗人早已看穿了世间万物终将归于尘土,而“未信人言弱胜刚”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表明诗人主张以柔克刚的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历史和哲学深刻的思考。
清晓朝帝所,就列复少须。
不逢林夫子,於何得故吾?
宫云霁犹未,宸风夹亦初。
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
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
夜归辱良讯,送似谈笑余。
病怀翻不乐,此意从谁舒?
短歌纪幽事,老矣复焉如。
兔目着花官檨黄,永轮飘子秋风香。
谁骑瘦马蹈词场,澹翁庭阶玊雪向,天於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汞。
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汞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余,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
锁厅小借梯云路。
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腠上安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