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滕大夫三首·其三沉香石》
《次韵滕大夫三首·其三沉香石》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

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

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首句“壁立孤峰倚砚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其中“壁立孤峰”表现出山峦的险峻与独立,“倚砚长”则是诗人笔下的细腻之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共疑沉水得顽苍”中,“共疑”表达了一种猜测和不解,"沉水得顽苍"则是对时间流逝给自然景物带来的变化的描写。通过这种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接下来的“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者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对他们品德的赞美。这里的“楚客”和“吴儿”都是古人中的杰出人物,而“兰佩”和“木肠”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中间两句“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是对自然奇迹的描写,“山下曾逢化松石”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点石成金,而“玉中还有辟邪香”则是对某种神秘物质或情感的表达。这里诗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这种超自然的元素来丰富诗歌内容。

最后,“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洞察及对传统智慧的质疑。"早知百和俱灰烬"意味着诗人早已看穿了世间万物终将归于尘土,而“未信人言弱胜刚”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表明诗人主张以柔克刚的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历史和哲学深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四月二日进士唱名,以省试官待罪。殿庐遇林

清晓朝帝所,就列复少须。
不逢林夫子,於何得故吾?
宫云霁犹未,宸风夹亦初。
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
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
夜归辱良讯,送似谈笑余。
病怀翻不乐,此意从谁舒?
短歌纪幽事,老矣复焉如。

(0)

送胡季永赴漕

兔目着花官檨黄,永轮飘子秋风香。
谁骑瘦马蹈词场,澹翁庭阶玊雪向,天於贤佞真不省,不应阿翁有阿汞。
景升儿子漫谷量,未识一丁惟啖饼。
阿汞胸中几许书,石渠奄有仍更余,毛锥半点不籧篨,羽镞一脱无犀渠。
当家衣钵更谁付?
锁厅小借梯云路。
澹翁严冷纵不嬉,归来腠上安文度。

(0)

送卢山人二首

行尽千山又万山,山真何好子能然?
青鸟纵妙侬曾问,著眼烟云也自贤。

(0)

送赵民则少盐提举二首

汉庭近日少宗盟,情选宗英副匠卿。
高帝子孙谁宿德,翰林风月得先生。
又持一节湖南去,政是三湘鴈北征。
但使远民蒙福了,早归词禁赋新鹦。

(0)

宿白云山奉圣襌寺

径夹长松照地青,眼看高阁与云平。
出林殿脊先知寺,满路花枝未见莺。
上到峰头千嶂合,下临岭脚一溪横。
山寒入骨冰相似,冰杀人来却道清。

(0)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