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失题二首·其一》
《失题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山行似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容净足,山腰苦笋耿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0)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简寂居:清静之地。
长溪:长流的小溪。
苦笋:苦竹。
乔松:高大的松树。
丹处:炼丹之处。
拜斗:礼拜北斗。
遗书:师传秘籍。
翻译
在山中行走仿佛能听到特别的鸟鸣声,越来越接近那神仙居住的清静之地。
门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足够洗净双脚,山腰上苦竹丛生,供人食用的蔬菜新鲜翠绿。
高大的松树下必定隐藏着炼丹之处,大石头上还留有古人礼拜北斗的痕迹。
那位满头白发的弟子已年过八十,他一生致力于养生之道,将师传秘籍世代相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的独特感受和所见景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首句“山行似觉鸟声殊”,以鸟鸣声的特殊感受开启,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接下来,“渐近神仙简寂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临近看似神仙居住的地方。

“门外长溪容净足”,写出了溪水清澈见底,足以洗涤心灵,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纯净。而“山腰苦笋耿盘蔬”则描绘了山间野生食物的简单却清新,反映出诗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馀”两句,通过想象松林中可能隐藏着仙丹和大石上留有古人礼拜痕迹,增添了神秘和历史感。最后,“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以一位年迈的弟子形象,传递出师徒传承的智慧,以及对养生之道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寓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敬意。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九折坂

蜀险历益奇,卬崃扩西臂。

昔年峻坂名,九折今躬莅。

冰凌夏犹结,况躔婺女次。

鞚冻支策登,列骑束如猬。

鼓勇跻其颠,雺雾开目眦。

群山次第出,俯瞰等平地。

豁达关徼通,华羌指掌视。

如披枕秘书,标新复领异。

(0)

乾清宫侍宴

仙禁初舒一叶蓂,瑞云时向玉阶停。

尧尊香满春前举,天语温多醉后听。

无限恩光分几席,始知乐事聚家庭。

年年此际陪欢宴,四海雍和万类宁。

(0)

闻之蔡先生

先生长鳌峰,陶淑学者众。

奉命训吾曹,风吟而月弄。

虽未预懋勤,八载寒暑共。

常云三不朽,德功言并重。

立言亦岂易,昌黎语堪诵。

气乃欲其盛,理乃欲其洞。

是实为学方,虚车徒驾覂。

因以书诸绅,未敢妄操纵。

德功吾何有,言则企该综。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用。

(0)

金缕曲.用陈同甫韵志感

世事何堪说。叹而今、龙蛇浩劫,粘胶缠葛。

试问百年能有几,渐看满头堆雪。

早销尽、冲冠旧发。

撒手急归茅屋底,且商量、好度闲风月。

吾与也,点之瑟。从兹显晦行藏别。

问余生、山樵野牧,尚堪作合。

卖卜补锅无不可,剩有凌兢瘦骨。

望前路、危冈高绝。

一片雄心谁识取,倩笛声、吹彻仙家铁。

应不免,石为裂。

(0)

摘红英

潮头白,峰头碧,落梅香暗渔翁笠。

西风透,东风骤,待得晴明,莺花时候。

莺声涩,花枝寂,春来已蜡看山屐。

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

(0)

谒金门.秋晚忆两姊

情脉脉。帘卷西风争入。漫倚危楼窥远色。

晚山留落日。芳树重重凝碧。影浸澄波欲湿。

人向暮烟深处忆。绣裙愁独立。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