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白,峰头碧,落梅香暗渔翁笠。
西风透,东风骤,待得晴明,莺花时候。
莺声涩,花枝寂,春来已蜡看山屐。
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
潮头白,峰头碧,落梅香暗渔翁笠。
西风透,东风骤,待得晴明,莺花时候。
莺声涩,花枝寂,春来已蜡看山屐。
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
这首明代诗人李鄂的《摘红英》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画卷。开篇以“潮头白,峰头碧”起笔,展现出潮水涌动与山色翠绿的清新景象,落梅的香气在渔翁的笠帽中悄然弥漫,营造出宁静而淡雅的氛围。接下来,“西风透,东风骤”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尽管风雨交加,但诗人期待着雨过天晴,莺歌花放的美好时光。
“莺声涩,花枝寂”描绘了春雨后的寂静,莺鸟的歌声因湿润而略显低沉,花枝在雨后显得静默。诗人感慨春光易逝,已经感觉到春天即将过去,山间的景色开始变得苍老而清寒,红花也显得瘦弱。“春来已蜡看山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惋惜,暗示自己已准备好踏青赏景,却感叹春光不再。
最后,“山如旧,春如绣,层楼望处,苍寒红瘦”以生动的比喻收尾,将山比作依旧如故,春景则如锦绣般绚烂,然而在高楼之上远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凉和花朵的凋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春光消逝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时光流转的深刻体验。
少日多欢悰,老境足悲酸。
悲酸一何易,欢悰一何难。
游子久不归,憔悴羁南冠。
亲庭隔千里,梦中路漫漫。
年来转漂泊,居处无恒安。
征马常苦瘦,旅席常苦寒。
有客过我门,劝我强加餐。
春阳正发育,覆载本自宽。
穷途谢好音,白意于青翰。
多才自累,百感攒结。天涯渴病思归客。
渭水新丰,家山在那些。
南南北北,奔驰岁岁,年年飘泊。悽切悽切好悽切。
鸿雁又来也,天末数声哀,聚散梧桐叶。
几阵西风瑟瑟。玉箫声断秦楼月。秦楼月。
星河缥缈,万里波摇,照彻长江千折。
长江东下何时歇。六代繁华都泯灭。
夜半寒潮,蓼岸荒洲,石头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