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天宁谧藏主回净光》
《送天宁谧藏主回净光》全文
元 / 梵琦   形式: 古风

永嘉老子错行脚,被人呼为一宿觉。

曹溪只是个樵夫,佛法何曾解参学。

三千威仪八万行,一霎清风顿销铄。

偶然撰得文字成,被人唤作真丹经。

泥中洗土不唧?,画蛇添足空丁宁。

看渠两著浑未是,学者焉能出生死。

如来藏里本无珠,万古虚名挂唇齿。

为我殷勤问净光,永嘉老人应著忙。

说与如今甚时节,莫恋松风与江月。

(0)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的误区与真谛。诗人梵琦借由对“永嘉老人”和“曹溪樵夫”的比喻,揭示了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过分执着于外在的仪式与行为规范,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真正觉醒与解脱。

“三千威仪八万行”,指的是佛教中繁复的礼仪与戒律,诗人通过这一表述,指出这些外在的形式虽然重要,但若不与内心的觉悟相结合,便可能成为束缚而非助力。“一霎清风顿销铄”,形象地描绘了真正的觉悟如同清风一般,能够瞬间消融内心的束缚与迷雾,揭示了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偶然撰得文字成,被人唤作真丹经”,讽刺了人们在追求佛法时,往往过于依赖文字与理论,而忽视了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诗人强调,真正的佛法并非文字所能完全囊括,而是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与体验来领悟。

“泥中洗土不唧?,画蛇添足空丁宁”,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形式主义的危害,指出在某些情况下,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同在泥中洗土而不必过于用力,画蛇添足只会破坏原有的和谐。

最后,“如来藏里本无珠,万古虚名挂唇齿”,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指出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并非外在于我们,而是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无需外求。真正的佛法,不应被长久以来的虚名所束缚,而应回归到其本质——内在的觉醒与解脱。

“为我殷勤问净光,永嘉老人应著忙。说与如今甚时节,莫恋松风与江月。”诗人以恳切的语气,鼓励听者去寻找内心的光明,超越外在的诱惑,把握当下,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思了佛教修行中的常见误区,并引导读者回归到佛法的核心——内在的觉醒与解脱,具有深刻的哲学与宗教意义。

作者介绍

梵琦
朝代:元   字:楚石   籍贯:浙江象山   生辰:?—1370

(?—1370)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猜你喜欢

登岳阳楼·其三

坐拥湖山把一麾,当年吏部只吟诗。

平章功业如今许,弃了吟诗选得碑。

(0)

过社园梅花未开

道出南城遽折回,入门初谓见花开。

兼旬渴为今朝乐,他日强于雪后来。

已放一寒收宿腊,未逢馀客共深杯。

人生失意宁逾此,负我殷勤况是梅。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十九

劳生扰扰去如梭,火急修真逐鬼魔。

好把浮沉翻北海,莫将梦幻恋南柯。

甲庚鼎内金非少,卯酉坛中土亦多。

只自荧煌光一室,斋心服了脱微痾。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二十一

瞥然光景几时休,出入轮回去复收。

只为贪痴缘底事,不思清静学真修。

虎龙便是升天驾,铅汞元为出世舟。

多少神仙哀俗辈,故留丹诀救凡流。

(0)

柳堤.西屿

系舟西岸边,幅巾自来去。

岛屿花木深,蝉鸣不知处。

(0)

田舍

竹叶带晓露,茅檐起炊烟。

蛩吟枯草根,犬吠坏垣边。

田家亦何营,生理固足怜。

风霜摧我稼,稂莠长我阡。

卒岁复何念,一饱未补前。

我思昔之人,备豫理所先。

积仓遍郊野,甘雨盈公田。

临风重搔首,复古何由缘。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