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千叶石榴·其二》
《千叶石榴·其二》全文
宋 / 邓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谁家巧妇为花谋,针线残零细意收。

不管生红难熨贴,从教百皱缀枝头。

(0)
注释
巧妇:手艺高超的女子。
花谋:为花朵设计或装饰。
针线:缝纫工具,这里指修补或装饰。
残零:残破不完整。
细意:细致入微的心思。
收:收集或整理。
生红:鲜艳的红色(可能指花朵的颜色)。
熨贴:平整,这里指使花朵恢复平整。
从教:任凭,即使。
百皱:许多皱纹,比喻花朵的缺陷或不完美。
缀:装饰或点缀。
枝头:树枝上。
翻译
哪位心灵手巧的女子在为花朵策划
用针线精心整理,哪怕残缺也细心收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巧妇对花朵的精心打理,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动作展现了她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热爱。"谁家巧妇为花谋"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她可能出于对花的喜爱或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开始了她的“计划”。紧接着的"针线残零细意收",则表明她在这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心思和努力,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不愿意放过。这些动作都是那么微妙而不易被人察觉,显示出巧妇对待事物的严谨态度。

下一句"不管生红难熨贴"似乎是在强调即便是花朵自然绽放的美丽,也需要通过巧妇的手艺去“修饰”和“保养”。这里的“熨”字用得十分传神,既形象地表达了烫衣服时的动作,又暗示了一种对美的追求。接着"从教百皱缀枝头"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巧妇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创造力。她不仅仅是收集和整理,更是在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去“教育”这些花朵,让它们更加完美。

整首诗通过对巧妇与花之间互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活中的细致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这种对物的细腻把握,以及对美的追求,是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这首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在。

作者介绍

邓深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忆秦娥·村南北

村南北。
夜来陡觉霜风急。
霜风急。
征途情绪,塞垣消息。
佳人独倚琵琶泣。
一江明月空相忆。
空相忆。
寒衣未絮,荻花狼籍。

(0)

杏花天·残雪林塘春意浅

残雪林塘春意浅。
倚碧玉、阑干日晚。
天涯五色明如翦。
上有新蟾占断。
从别后、水遥山远。
倩说与、天台刘阮。
方壶只有梅花伴。
不似桃花庭院。

(0)

访吴安抚命赋诗竹洲中有静香亭堤静观斋舞雩

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
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称家菽水欢在余,每日乃得见颜色。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
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请言竹洲胜,蕖篠相因依。
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篠解过凉阴稀。
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
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
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
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
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
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
不然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0)

八间书案假寐戏作

四海春风曲肱裹,出入鼻端云一缕。
不知案上清露珠,漏泄傅岩梦中雨。

(0)

陋居五咏·月台

呼匠琢山骨,临水起月台。
一槃古月色,竹影凉毰毸。
竹影如扫月,月色扫不开。
居然广寒宫,桂枝苦低回,便欲招谪仙,娥眉送琼杯。

(0)

四月十二日携家如钱塘二十二日过湖至九里松

昔年曾访此林坰,今日重来倍有情。
道在山中人不会,竹风柏日总分明。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