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渔家傲》
《渔家傲》全文
清 / 陆求可   形式: 词  词牌: 渔家傲

窗隙日光圆似镜。垂杨洗尽春情性。

枝上鸟声都不定。人寂静。单衣脱帽穿花径。

戏着小童敲石磬。青苔满地沾泥泞。

茅屋常关栏独凭。须相迎。袈裟风动花相映。

(0)
鉴赏

这首《渔家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陆求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午后乡村的独特风情。

首句“窗隙日光圆似镜”,以镜喻日光,形象地描绘了阳光从窗户缝隙中透射进来,形成圆形光斑的情景,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接着,“垂杨洗尽春情性”一句,通过“洗尽”二字,巧妙地将垂柳与春日情感联系起来,暗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已经过去,转而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枝上鸟声都不定”描绘了夏日清晨或傍晚时分,鸟儿在树枝间跳跃,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但又不固定于某处,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人寂静”则突出了环境的宁静,与前文的鸟鸣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单衣脱帽穿花径”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进一步展现了夏日的轻松与自由。主人公脱去帽子,轻装上阵,在花间小径上漫步,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戏着小童敲石磬”描绘了一个活泼的场景,小孩子们在玩耍,敲击石磬,发出清脆的声音,为宁静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和生机。“青苔满地沾泥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痕迹,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茅屋常关栏独凭”描绘了乡村人家的日常,虽然简陋,却自有一番风味。主人公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须相迎”表达了对远方客人的期待与热情,体现了乡村社会的淳朴与和谐。

最后,“袈裟风动花相映”以袈裟与花朵的相互映衬,象征着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陆求可

陆求可
朝代:清

(1617—1679)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号密庵。顺治十二年进士。授裕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升福建提学佥事。在裕州时,减轻百姓负担。在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滥。
猜你喜欢

吊辨才二首·其二

坡使参寥滴奠茶,定将老泪湿烟霞。

谁知走入灵山队,又对闲人说法华。

(0)

出白下

南朝禁籞夕阳明,犹与游人作队行。

烟满天渊池上路,菜花黄尽绿阴成。

(0)

己未十二月二日致斋惠照

坛殿夜漫漫,临祠愧礼官。

降神欣乐奏,望瘗肃更阑。

雨意垂檐黑,风声过竹寒。

晓庭人寂寞,乌鸟拾馀残。

(0)

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并引

郎闱夙望,问何因袖手,双流溪畔。

忆昔班行曾接武,今喜一尊同泛。

骥枥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等闲访我,又惊云雨分散。

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

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

归兴虽浓,俞音尚閟,此地非贪恋。

东西惟命,去留迟速休管。

(0)

杂诗·其五

朔风吹飞雁,南望天无极。

明知寒已至,去此将安适。

衡阳不可度,漳川宁可息。

引领见云中,关塞奔直北。

湑湑赤棠道,采采首山侧。

秋高稻粱肥,胡不奋归翼。

群飞夺孤往,何况栖水国。

君子念乱离,欲行行未得。

(0)

寄题正伦侄舫斋诗二首·其二

画舫名斋阁,端居事若何。

燕知真酖毒,言即是风波。

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

济川如有意,南去问施罗。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