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得目遇真无边,清风明月太古年,细故记忆非高贤。
杜陵朅尔效其体,吟弄於我何有焉。
耳得目遇真无边,清风明月太古年,细故记忆非高贤。
杜陵朅尔效其体,吟弄於我何有焉。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无边风月之阁三章章五句效杜甫体并以题中字为韵》的第三章。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杜甫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耳得目遇真无边”,开篇即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壮丽画面,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景象,都是如此广阔无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魅力。“清风明月太古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永恒,清风明月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细故记忆非高贤”,则在对比中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认为琐碎的记忆并非真正的高贤所为,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杜陵朅尔效其体”,提到杜陵(杜甫的故乡),表明诗人受到了杜甫诗歌的影响,试图模仿杜甫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吟弄於我何有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自我反思,吟诵杜甫的体裁对他而言,并非为了他人的欣赏,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其对杜甫诗歌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山川思玩眺,一叶泛兰舟。
夏去又称夏,秋来未即秋。
高人深石室,太守问田畴。
欲到招提岸,韩江濯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