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己酉立秋前四日同郑德进谢行可游吉水寺塔归宿江上德进有诗纪游余未及和丁巳搜箧得诗始为步韵时五月望后也·其一》
《己酉立秋前四日同郑德进谢行可游吉水寺塔归宿江上德进有诗纪游余未及和丁巳搜箧得诗始为步韵时五月望后也·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山川思玩眺,一叶泛兰舟。

夏去又称夏,秋来未即秋。

高人深石室,太守问田畴。

欲到招提岸,韩江濯足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夏日末尾、秋意初显之时,乘舟游历山水间的悠闲生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山川思玩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渴望,想要登高远眺,欣赏山川之美。接着“一叶泛兰舟”,生动地描绘了乘着小舟在碧波之上飘荡的情景,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夏去又称夏,秋来未即秋”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循环与变化,既指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又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高人深石室,太守问田畴”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隐士在深山中的静谧生活与官员在田间地头的忙碌景象。这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责任的承担,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欲到招提岸,韩江濯足流”表达了诗人希望到达寺庙岸边,然后在韩江边洗脚的意愿。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象征着诗人寻求精神上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游历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铜鼓钗歌

银蘤一尺绀龙角,翠漫镂金?钿萼。

海南女儿颜如霞,不向东风曳珠索。

玉螺花鼓青盘雷,碧璎鹅锦连臂来。

钗光摇摇彭声起,手撒春星颤鸾尾。

洞堂一曲蛮花香,犀床不动双鸳鸯。

毡裘都老红酪浆,堕霞簇簇珊瑚囊。

何年飞来逐龙子,古井沈沙土斑紫。

芙蓉怯玉兰云垂,金虫欲缀愁蝉丝。

且铺舞锦呼吴儿,娇鼍促叠催《柘枝》。

(0)

与张勺波游龙王山

一带长堤柳数行,两峰山色下河梁。

画师最是碧翁巧,添个飞鸦趁夕阳。

(0)

卢生祠题壁·其二

车马劳劳送客程,邯郸道上尽卢生。

若非生就神仙福,炊熟黄粱梦不成。

(0)

台疆杂感

大旗日落将星孤,半壁支支仗寄奴。

犹道越南雄略在,鸦军齐作黑云都。

(0)

甲戌重九后登乐平县城遂观汪氏林园

鞿靮倦烦淫,积昏况佳叙。

晨兴揽帏景,霍若沈疴去。

衰木哀绪风,励霜响劲羽。

轧轧寒女机,悠悠远津鼓。

归思结去棹,薄衿怨孤侣。

寒波逝日夜,夏徂秋复举。

含凄下隤垣,结写咨薆圃。

寄言素心者,勿厌山泉聚。

(0)

军行杂咏·其八

得官须得印,握刀须握柄。

鞭好马亦骄,箭长弓始劲。

面谀多背憎,貌让乃心竞。

小水噀不得,逆风呼岂应。

六辔在人手,安能工纵磬。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