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篆龙煤烧欲残。细听铜漏已更阑。
纱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笼灯仔细看。
幽梦断,旧盟寒。那时屈曲小屏山。
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
宝篆龙煤烧欲残。细听铜漏已更阑。
纱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笼灯仔细看。
幽梦断,旧盟寒。那时屈曲小屏山。
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
这首宋代赵长卿的《鹧鸪天·腊夜》描绘了一幅冬夜静谧的画面。首句“宝篆龙煤烧欲残”写的是珍贵的篆文香料在炉中燃烧,快要燃尽,暗示着夜晚的漫长和寂静。接着,“细听铜漏已更阑”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铜制的滴漏声清晰可闻,夜深人静。
“纱窗斜月移梅影”描绘了窗外月光透过纱窗,映照在梅花上,梅影婆娑,画面清冷而雅致。诗人特意“特地笼灯仔细看”,灯光下,梅影更加分明,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幽梦断,旧盟寒”表达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旧日的情感仿佛也变得冷淡。接下来,“那时屈曲小屏山”回忆起往昔的时光,可能是指与某人的约定或情感纠葛,如今已不再如当初般热烈。
最后两句“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是感慨,意思是当时的美好风景和情感,现今看来已不再相同,诗人不愿轻易将过去的美好视作寻常。整首词通过腊夜的景象,寓言了时光变迁和情感的冷却,富有深沉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