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泉台俊杰。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归来便华发。
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苍松叠雪。
是樵斤、留馀枝叶。
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伤别。
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阴风凄切。
孤眠处,尽呜咽。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
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
问泉台俊杰。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归来便华发。
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苍松叠雪。
是樵斤、留馀枝叶。
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伤别。
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阴风凄切。
孤眠处,尽呜咽。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
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
这首《瑞鹤仙》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出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复杂情绪。
开篇“问泉台俊杰”,以一问引出对历史英豪的追忆,仿佛在探寻那些曾经辉煌的人物如今是否已化为尘土。接着“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两句,描绘了这些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壮志与豪情,他们或许曾是学海无涯的求知者,或许曾是权倾一时的帝王将相,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归来便华发”一句,点出了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转,即便是曾经意气风发的人物,也终将老去,留下的是满头白发和对过往的回忆。接下来“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更迭与人物命运的起伏,他们在不同的朝代中经历着兴衰交替,如同烟云般短暂而飘忽。
“苍松叠雪。是樵斤、留馀枝叶”这一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的痕迹,即使经历了风雨侵蚀,依然有残留的痕迹,象征着人物虽逝,但精神与影响却永存。接着“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画面,僧侣在荒凉的山丘上诵经,晚钟声声,似乎在诉说着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伤别。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与不舍,即使是曾经的欢聚,如今回想起来也让人难以承受。最后“阴风凄切。孤眠处,尽呜咽”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也难以避免内心的哀痛与呼唤。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则反思了人生追求的虚幻与短暂,即便是曾经的荣耀与富贵,最终都将归于尘土,无法永恒。最后一句“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以山川大地为背景,寄寓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敬仰,即便时光流逝,他们的精神与事迹仍能像汉物一样流传千古。
整体而言,《瑞鹤仙》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先生累叶居邹鲁,礼乐诗书绍先祖。
夫子遗风饱已闻,杏坛遗迹频经睹。
一自宾兴上玉京,便拜除书绾丝组。
官在中州千里馀,回首乡关路修阻。
为因甘旨缺晨昏,故遣良工写乡土。
淡霭初分岭上村,轻烟乍点天边树。
洙泗微茫洄不流,龟蒙岌嶪黯将雨。
凭轩忽若无丹青,汶水之阳见庭宇。
花间一鸟窥帘栊,竹里儿童随杖履。
静听如闻琴瑟鸣,细看似觉斑斓舞。
先生乃是纯孝人,思亲对此融心神。
锦衣有日遂荣养,寿觞更祝如大椿。
吾闻昔日唐忠臣,大行跋马高嶙峋。
白云孤飞绕亲舍,望之不觉涕零巾。
至今香名满人耳,先生岂不追芳尘。
愿将此图莫轻掷,子孙永作传家珍。
《题王司训汶阳亲舍图》【明·薛瑄】先生累叶居邹鲁,礼乐诗书绍先祖。夫子遗风饱已闻,杏坛遗迹频经睹。一自宾兴上玉京,便拜除书绾丝组。官在中州千里馀,回首乡关路修阻。为因甘旨缺晨昏,故遣良工写乡土。淡霭初分岭上村,轻烟乍点天边树。洙泗微茫洄不流,龟蒙岌嶪黯将雨。凭轩忽若无丹青,汶水之阳见庭宇。花间一鸟窥帘栊,竹里儿童随杖履。静听如闻琴瑟鸣,细看似觉斑斓舞。先生乃是纯孝人,思亲对此融心神。锦衣有日遂荣养,寿觞更祝如大椿。吾闻昔日唐忠臣,大行跋马高嶙峋。白云孤飞绕亲舍,望之不觉涕零巾。至今香名满人耳,先生岂不追芳尘。愿将此图莫轻掷,子孙永作传家珍。
https://shici.929r.com/shici/vtS9fRc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