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春尽感兴》,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无限哀愁和淡淡忧伤。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这两句表达了春天转瞬即逝,美好的事物易逝而不可留,使人感到愁绪满怀,无从排解。春天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落花的寂寞则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和孤独。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因为彼此隔绝,音信难通,只能在荒野的渡口,望着四处盛开的花草,感慨万千。这里的“故人”指的是久别的朋友或亲人,“音书”是古代书信的统称,“芳草多”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茁壮成长。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自然景象,其中“笋借一风争作竹”形容的是春季新竹生长迅速,如同借助风力争相向上生长的样子;“燕分数子别成窠”则是形容燕子在墙壁上筑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独自在长亭中饮酒赏月,心中的哀愁和孤寂。这里的“青灯”、“白酒”都是古代的生活常态,“不胜”意味着无法忍受或承受,“孤舟兀绿波”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波涛交织,形成了一幅凄凉的夜景图。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亲友远离的思念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孤独。
步陟高岩巅,浮云郁如海。
扶桑升圜日,眩矅生五采。
宛虹首幽恒,江汉拖其尾。
氛雾倏清澄,㠀岳乃错峙。
俯听深峥嵘,空曲巨声起。
勃上充元天,下达幽泉㡳。
倡始羲黄前,万世卒未止。
倾耳魂九逝,返乃得宫徵。
独抱虚音归,中心窃自喜。
写曲欲遗谁,冀有伶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