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陟高岩巅,浮云郁如海。
扶桑升圜日,眩矅生五采。
宛虹首幽恒,江汉拖其尾。
氛雾倏清澄,㠀岳乃错峙。
俯听深峥嵘,空曲巨声起。
勃上充元天,下达幽泉㡳。
倡始羲黄前,万世卒未止。
倾耳魂九逝,返乃得宫徵。
独抱虚音归,中心窃自喜。
写曲欲遗谁,冀有伶伦耳。
步陟高岩巅,浮云郁如海。
扶桑升圜日,眩矅生五采。
宛虹首幽恒,江汉拖其尾。
氛雾倏清澄,㠀岳乃错峙。
俯听深峥嵘,空曲巨声起。
勃上充元天,下达幽泉㡳。
倡始羲黄前,万世卒未止。
倾耳魂九逝,返乃得宫徵。
独抱虚音归,中心窃自喜。
写曲欲遗谁,冀有伶伦耳。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的《杂诗五首(其五)》,描绘了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首句“步陟高岩巅,浮云郁如海”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浮云翻腾如同大海。接下来,“扶桑升圜日,眩矅生五采”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辉煌色彩,犹如彩虹横贯天空,江汉的水汽与之相映成趣。
“宛虹首幽恒,江汉拖其尾”形象地刻画了彩虹的形态,从幽深之处延伸至江汉之间。随着视线变化,“氛雾倏清澄,㠐岳乃错峙”,雾气消散后,山峰错落有致,景色更加清晰。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描写,“俯听深峥嵘,空曲巨声起”,听到山谷回荡的宏大声音。
“勃上充元天,下达幽泉底”表达了声音的深远传播,从极高处到低洼处都能感受到。诗人感叹这种自然之声源远流长,“倡始羲黄前,万世卒未止”,暗示这种声音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绵延不绝。最后,“倾耳魂九逝,返乃得宫徵”表达出倾听这些声音时内心的震撼和喜悦,以及对音乐的共鸣。
“独抱虚音归,中心窃自喜”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美妙的自然乐章后的满足感。结尾“写曲欲遗谁,冀有伶伦耳”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分享这份感受,期待能有知音来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姚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茅舍疏篱。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
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
判瘦损、无妨为伊。
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