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月望后过东林望庐山和韵》
《十月望后过东林望庐山和韵》全文
明 / 郑廷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庐山相见已销愁,入眼青葱总旧游。

草色尚留三峡雨,雁声犹送九江秋。

连天霞树层层出,落涧寒泉滚滚流。

遥问锦厓何处见,题痕应在白云头。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庐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往昔回忆的感慨。首句“庐山相见已销愁”,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庐山的重逢,仿佛山川之美能洗涤心灵的忧愁,营造了一种情感上的释放与宁静。接下来,“入眼青葱总旧游”一句,通过“青葱”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的生机勃勃,同时“总旧游”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熟悉。

“草色尚留三峡雨,雁声犹送九江秋。”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象,草色因三峡的雨水而显得更加鲜活,雁声在秋天的九江上空回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蕴含着时间流转的意味。通过“三峡雨”与“九江秋”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将空间与时间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时间的纵深感。

“连天霞树层层出,落涧寒泉滚滚流。”这两句继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霞光与树木交织,展现出一幅绚烂的画卷;而“落涧寒泉滚滚流”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山间清泉的奔涌不息,动静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最后,“遥问锦厓何处见,题痕应在白云头。”诗人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无限向往与探寻,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痕迹的追寻。这里的“锦厓”可能指的是山崖上的石壁,而“题痕”则是古人留下的题字或刻痕,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诗人将自己置于历史与自然的对话之中,既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作者介绍

郑廷鹄
朝代:明   字:元侍   号:一鹏   籍贯:琼山

郑廷鹄,字元侍,号一鹏,琼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郑廷鹄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猜你喜欢

何都宪一乐堂

椿萱茂迟秀,棠棣偕春芳。

煌煌锦绣衣,烨烨斑斓裳。

恩封日以至,甘旨日以将。

齐眉粹荣养,竞爽时行藏。

载歌蓼莪咏,载诵鸰原章。

前修有遐感,而我承馀康。

欣抃不能已,万事真相忘。

(0)

苍松轩

种竹绕轩居,清素聊自爱。

虽无桃李颜,不改冰霰态。

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

倏然三径幽,凝碧如有待。

(0)

晴雪轩为李文翰赋

同云初散见晴空,四面轩开一色中。

光射庭除骄夜月,寒侵涧户薄春风。

不妨待伴长堆积,还惜当阳渐化融。

好向尊前歌白苧,与君沈醉乐年丰。

(0)

江南古意

江上摘莲花,逢郎日未斜。

停桡闲借问,何处是郎家。

忽遽笑回言,家住横塘口。

南去第三家,朱扉映疏柳。

明朝采莲出,采过吃茶不。

只愁风浪阔,不得栊船头。

(0)

春日旅怀二首·其一

行囊萧索总尘埃,花柳参差是处开。

赖有平生豪兴在,从教春色恼人来。

(0)

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

爆竹喧喧起四邻,茅公渡口岁逡巡。

风尘路远难为客,霜鬓来朝畏见春。

檐外雨声催腊尽,枕边乡梦到家频。

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