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此诗描绘了一处仙境,充满了对自然美与道家修炼之地的向往。开篇即以“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勾勒出一幅神秘幽深的画面,表明诗人对于这块灵地的赞誉。接着,“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显示了对古代仙法的尊崇和对当下修炼之法的自信。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中的“中山”可能指的是洞庭山,而“鍊师”则是修炼之人,这里化用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将其尊为“元君”,显示出诗人对其地位的崇敬。随后的“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高层次修为的境界。
在“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中,诗人描绘了仙人的生活状态,“吐纳”指的是道家的呼吸术,“青牙”、“花冠玉舄”则是仙人的装扮,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强调了仙法传承的神秘性和诗人对其独到的理解。而“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则提到了地理位置和仙师的居所,显示出一派清净脱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好境界的珍惜和对仙法修炼的渴望。随后,“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则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独到的领悟和对众生难以企及之地的感慨。而“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则是对仙境中奇异景象的描绘,通过黄鹤比喻仙人超脱世俗。
最后,“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仙界告别后的无限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仙界与尘世的不同。
坠危意几疲,遘奇情乍适。
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
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
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
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
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
日夕逐侣归,徘徊意不释。
戴子含芳姿,婉彼幽兰质。
采在水一方,晤言结同室。
习习惠风扬,美誉云端溢。
荣华岂不好,而乃耽著述。
伸纸弄柔翰,冥心如有失。
古道当告谁,徬徨求侣匹。
去去东流水,杳杳西倾日。
努力振斯文,贻彼后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