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十竹笔》
《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十竹笔》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削竹成尖渍墨挥,殊涂漆简却同归。

尽饶毛颖谁封管,恰似蒙恬未合围。

荒略粗分今与昨,鲁鱼孰辨是耶非。

穹庐笔策赤书就,邮递还从马上飞。

(0)
鉴赏

此诗《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其十)竹笔》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竹笔的制作与用途,以及其在蒙古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首句“削竹成尖渍墨挥”,生动展现了竹笔的制作过程,竹子被精心削成尖锐的笔尖,然后浸染上墨水,准备书写。次句“殊涂漆简却同归”,对比了竹笔与漆简的不同材质,但它们在书写功能上是相通的,都承载着文字的传递。

“尽饶毛颖谁封管”一句,将竹笔与毛笔进行了比较,毛颖指的是毛笔的笔毛,而竹笔则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独树一帜。接下来,“恰似蒙恬未合围”引用了蒙恬造笔的历史典故,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军和发明家,他改进了毛笔的制作,使得书写更为便捷。此处诗人以蒙恬未完成的围圈比喻竹笔的独特之处,暗示竹笔在书写艺术上的创新与贡献。

“荒略粗分今与昨”表达了竹笔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记录与传承的重要工具。“鲁鱼孰辨是耶非”借用古代文字误读的典故,强调了竹笔在书写时的重要性,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意义的误解。

最后,“穹庐笔策赤书就,邮递还从马上飞”描绘了竹笔在蒙古草原上的应用场景。在辽阔的草原上,牧民们利用竹笔在羊皮或兽皮上书写,这些珍贵的文字通过骑手的快速传递,跨越千山万水,连接起不同的部落与文明。这一句不仅体现了竹笔在蒙古文化中的实用价值,也展现了其在沟通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竹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书写艺术与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呈古直

芹泮西风寂寞滨,相逢不作白头新。

人知叔向古遗直,谁识尧夫今逸民。

自古文章差底病,历观贤圣莫非贫。

老来安养浩然气,吾辈安能俯仰人。

(0)

章法院堂中清坐

到此人空法亦空,跏趺独坐夜方中。

清还风去明还月,自己清明只在躬。

(0)

千秋岁·其一用秦少游韵

梅妆竹外。未洗唇红退。酥脸腻,檀心碎。

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似恨谁能会。

迟见江头盖。和鼎事,终应在。

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

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

(0)

躬耕

靖节田园兴,子真岩谷情。

古人虽不见,今代有同清。

道义丘山重,轩裳羽翮轻。

萧然无俗累,心地湛虚明。

(0)

次韵赋十月桃为罗司理生朝

根苗不自武陵乡,挟暖凌寒独有光。

韵过海棠春带露,红羞篱菊晚经霜。

宅仙本结千年实,瑞世仍开十月芳。

过插一枝谁称面,后堂杨柳舞霓裳。

(0)

临江仙.登泗州岭九首·其七

夜饮不知更漏永,馀酣困染朝阳。

庭前莺燕乱丝簧。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

帘外报言天色好,水沈已染罗裳。

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劈面噀丁香。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