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短入长不踰尺,应速用近两刃窄。
水晶为靶月芽直,筠冲插腰豫戒迫。
感我厚泽贡弗惜,徒观美理霜雪色。
缠绵经冗金错饰,漆龙文鞘偃蹇奕。
自来非拟邓遵得,锦衭襓更檀匣袭,用昭绝域兵戈释。
持短入长不踰尺,应速用近两刃窄。
水晶为靶月芽直,筠冲插腰豫戒迫。
感我厚泽贡弗惜,徒观美理霜雪色。
缠绵经冗金错饰,漆龙文鞘偃蹇奕。
自来非拟邓遵得,锦衭襓更檀匣袭,用昭绝域兵戈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精致的匕首,从其材质到装饰,再到使用场景,都充满了浓厚的东方韵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匕首的形态、质地、装饰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一一展现。
首先,诗人描述了匕首的尺寸与设计:“持短入长不踰尺,应速用近两刃窄。”这表明匕首虽短小,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迅速而有效的攻击作用。接着,“水晶为靶月芽直,筠冲插腰豫戒迫”则进一步描绘了匕首的外观,水晶靶面如同明亮的月亮,而刀身则锐利如箭,随时准备应对危机。
“感我厚泽贡弗惜,徒观美理霜雪色。”这两句表达了匕首的珍贵与价值,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武器,更是承载着深厚情感的艺术品。诗人通过“霜雪色”来形容匕首的色泽,既暗示了其材质的纯净,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接下来,“缠绵经冗金错饰,漆龙文鞘偃蹇奕。”描述了匕首的装饰细节,金错工艺使得匕首更加华贵,而漆龙文鞘则赋予了它神秘的气息。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匕首的美观性,也是对使用者身份和地位的一种彰显。
最后,“自来非拟邓遵得,锦衭襓更檀匣袭,用昭绝域兵戈释。”诗人在这里提到,这把匕首并非寻常之物,它可能有着特殊的来历或用途,能够化解战争,带来和平。锦褥和檀木匣子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匕首的珍贵性和保护措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把匕首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与和谐的向往。
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
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
碎剪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妖艳断人肠。
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
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
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
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
云收雾落天围净,乞与游人眼界宽。
独恨不当新雪霁,月明来此倚阑干。
辛夷如雪芳事阑,飞絮卷地春风酣。
连陂和云割青麦,隔坞趁日缲红蚕。
今年夏气清较早,雨后西山翠如扫。
女儿负笈男带锄,誇说皇华使家好。
使家天上一角麟,手握雨露呵星辰。
绿林无风草木静,紫塞有备烟尘靖。
鹿园镇日长徙倚,心事如平一池水。
荪兰不惜手种植,萧艾依前力锄薙。
槐龙影转花又黄,造化乃为诸生忙。
春闱法细靡罅缝,选吏亲校如秤量。
老仙自是文盟主,曾抱长蛟著繁露。
好将鼻祖三昧法,直向金华讲经去。
有香不炷旃林香,有酒不酌瑶池觞。
愿公岁岁常寿考,剩寄诗筒祝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