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
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
碎剪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妖艳断人肠。
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
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
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
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
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
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
碎剪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妖艳断人肠。
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
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
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
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
此诗为北宋时期诗人吴渊所作,名为《水调歌头》。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太白已仙去,诗骨此山藏。”开篇即以李白自比,表明自己的诗魂与这片山水紧密相连,既是对前辈文学巨匠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胸中锦绣如屋,都乞与东皇。”此句则展示了作者胸怀壮志,心中充满了诗意和才华,如同锦绣一般精美,要与天地相比。
接下来的“碎剪杏花千树,浓抹胭脂万点”等句,更是细腻描写春日景色,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杏花盛开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晓露沐春色,晴日涨风光。”此处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氛围,晓露和晴日共同作用下,春色更加鲜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至于“孤村路,逢休暇,共徜徉。酒旗斜处,□□一簇几红妆。”则是对人间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与友人共同享受美景、饮酒畅谈的愉悦心情。
“暂息江头烽火,无奈鬓边霜雪,聊复放疏狂。”此句转折,表现出诗人面对现实中的战乱与个人衰老无奈的情怀,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倚俟玉壶竭,未肯宝鞭扬。”结尾处,以倚坐于玉壶之上,不愿意将宝贵的生活态度张扬开来,更添一份超然物外的情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豪放的气势,又不乏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怀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