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苇青枝□倚墙,六花□□早封香。
共知结就累累实,鼎鼐调羹入庙廊。
绛苇青枝□倚墙,六花□□早封香。
共知结就累累实,鼎鼐调羹入庙廊。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寒梅绽放的景象,充满了清冷而高洁的意境。
首句“绛苇青枝□倚墙”,以“绛苇”和“青枝”象征着梅树的红白相间,色彩鲜明,与墙边相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可能是印刷错误或缺失的部分,通常在古代诗文中,这类空缺处可能由读者自行补充,以保持诗句的完整性和韵律感。
次句“六花□□早封香”,“六花”指的是雪花,这里巧妙地将雪花与梅花联系起来,暗示着即使在严寒中,梅花也能早早地散发出香气,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通过“早封香”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梅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绽放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共知结就累累实”,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果实累累,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也寓意着收获与繁荣。这句话通过“共知”二字,仿佛在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能共同见证并欣赏到梅花带来的美好。
最后一句“鼎鼐调羹入庙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梅花的香气比作调味品,融入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即“鼎鼐调羹”比喻国家的治理,而“庙廊”则指朝廷或国家的重要决策场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气能为国家带来和谐与繁荣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梅花在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和象征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雪后寒梅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欲向淮南作胜游,如何却在雁来秋。
战曾采石连青海,恨不回龙到白沟。
山立金焦双砥柱,地分吴楚一江流。
凭君莫上新亭望,北面风烟只旧愁。
茫茫野水接秋天,载去蘋花月一船。
世上岂无闲宇宙,吴中别有好林泉。
田丰绿荠桃晨雨,爨老红萝闭夕烟。
早晚亦归王戴邑,溪房相对鹭鸶眠。
高卧北山长懒出,忽辞猿鹤上扁舟。
此行为道无荣念,相送于人有别愁。
峰顶凉宵明月上,门前终日大江流。
东南一路多奇观,寒拾诸公尽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