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抹额坐红鞍,阵逐黄旗拨发官。
秋戍卢龙番鼓哑,夜屯白马虏星寒。
铁毬步帐三军合,火箭烧营万骨乾。
兵器徒知是凶器,止戈为武帝心宽。
红罗抹额坐红鞍,阵逐黄旗拨发官。
秋戍卢龙番鼓哑,夜屯白马虏星寒。
铁毬步帐三军合,火箭烧营万骨乾。
兵器徒知是凶器,止戈为武帝心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场景。首句“红罗抹额坐红鞍”写出了战士们装备华丽,准备出征的形象,显示出他们的勇猛与决心。接着,“阵逐黄旗拨发官”描述了军队随着黄色旗帜移动,指挥官在前线调度的紧张气氛。
“秋戍卢龙番鼓哑,夜屯白马虏星寒”两句,通过“番鼓哑”和“虏星寒”展现了边关秋季的肃杀与寂静,以及夜晚宿营时的寒冷与敌情的紧张。诗人运用“哑”字形容鼓声沉闷,暗示战事激烈,而“虏星寒”则烘托出战场的冷酷与危险。
“铁毬步帐三军合,火箭烧营万骨乾”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铁球(可能指铁制的武器)在步兵营帐中穿梭,火箭攻击敌营,画面宏大而残酷,令人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牺牲的惨烈。
最后两句“兵器徒知是凶器,止戈为武帝心宽”,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本质的反思。虽然兵器象征着战争,但真正的“武”在于制止战争,而非单纯追求武力,体现了作者对于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场景,同时也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独特见解。
今上元年九月初,正南门锁涩关枢。
城上日出三丈馀,城下戢戢人嗟吁。
最怜纵横荷菜夫,欲杀青茜成蔫烟。
驴驼啮膝聚不驱,群鸡孤鹅鸣相呼。
邈然不数半与猪,客子四散别门趋。
逐臣过焉问何如,知者不告色不舒。
或言上皇帝有符,北门不开留翠舆。
金人忽屯城北隅,方今明日达聪俱。
司门郎官上奏无,未几金人来坦涂。
城南铁骑柴奚车,焚荡辅郡陵别都。
衣冠南下满江湖,白头辞臣思献书。
洪范灾异信岂诬。
圆荷受白露,可爱池上凉。
相将携筇来,羽衣飒飘扬。
停觞待明月,少焉出西方。
澄波照河汉,俯仰清茫茫。
悠然望高天,邀月入我觞。
肺肝聊一洗,吸此空中光。
微风吹芙蕖,杂以草木香。
岂复知有暑,踏冰挟飞霜。
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
自疑非人间,今夕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