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
更祈广阡陌,稼苗无害伤。
治生丧乱后,真如反屠羊。
富贵非所愿,淳风仰羲皇。
堂前可栽竹,墙下可树桑。
更祈广阡陌,稼苗无害伤。
治生丧乱后,真如反屠羊。
富贵非所愿,淳风仰羲皇。
这首诗描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淳朴社会风气的怀念。诗人通过描述在堂前种植竹子、墙下栽植桑树,以及希望扩大田地、保护庄稼免受损害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提到战乱之后人们努力恢复生计,生活状态如同从前的屠羊般简朴,体现了对动荡时期后人们回归平静生活的感慨。
“富贵非所愿”,表明诗人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向往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平和。“淳风仰羲皇”则表达了对远古时代淳朴民风的向往,希望社会能够回到那个理想的状态,如同伏羲时代一般,强调了对传统美德和和谐社会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
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
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
愀然何所念,念我龙门坞。
密竹无蹊径,高松有四五。
飞泉鸣树间,飒飒如度雨。
菌桂秀层岭,芳荪媚幽渚。
稚子候我归,衡门独延伫。
谁言圣与哲,曾是不怀土。
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鲁。
矧余窜炎裔,日夕谁晤语。
眷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
悽悽视环玦,恻恻步庭庑。
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江亭感秋至,兰径悲露泫。
粳稻秀晚川,杉松郁晴巘。
嗟予有林壑,兹夕念原衍。
绿筱连岭多,青莎近溪浅。
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乔木粲凌苕,阴崖积幽藓。
遥思伊川水,北渡龙门岘。
苍翠双阙间,逶迤清滩转。
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
惆怅此生涯,无由共登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