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龟山》
《龟山》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0)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飘荡:流浪,漂泊。
何求:追求什么。
再过:又经过。
龟山:地名,可能指具体的地方。
岁五周:五年。
身行:行走,经历。
半天下:大半个天下。
僧卧:和尚居住。
初白头:刚刚开始变白头发。
地隔:地理上相隔。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劳北望:辛苦地向北眺望。
潮连沧海:潮水连接着大海。
欲东游:想要向东游历。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旧事:过去的往事。
无人记:已经没有人记得。
故垒:旧时的营垒,这里指战场遗迹。
摧颓:破败,衰败。
今在不:现在还在吗。
翻译
我一生漂泊不知所求,又在龟山度过五个年头。
足迹踏遍万里江山,如今在庵中白了头。
遥望中原心怀忧虑,潮水连着大海想往东游。
元嘉年间的故事已无人记得,昔日的古战场如今是否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龟山》。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远情怀。

“我生飘荡去何求”,开篇即设置了一种淡泊明志、不羁自由的生活态度。"再过龟山岁五周",则是说诗人重游龟山,岁月流转,这里“五周”可能指的是五年的时间,也象征着岁月的轮回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推进。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表达了诗人游历四方、广泛涉猎的生活经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地隔中原劳北望",则是说由于地理位置的隔绝,对远方故土的眷恋之情。而"潮连沧海欲东游",则显现出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无尽的探索欲望。

最后两句"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表达了历史变迁、时光荏苒之感。这里“元嘉”指的是南朝宋文帝时期(公元424年至453年)的盛世,而今已成往昔,旧事无人记得,只剩下破败的城垣作为历史的见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广阔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更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以及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抒写出一种超越时空、与宇宙为伍的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怀寄周元翁十首·其四

周郎妙雅道,五字可人师。

许与非不严,奈何取我诗。

我诗如秋虫,徒增长年悲。

指疵固有望,逐臭得无嗤。

诗鸣人必穷,我穷岂所宜。

愿君勿阂此,晚节益经奇。

(0)

江夏秋怀三首·其二

人物骎寻迫暮迟,秋风万里来如期。

幽虫切切竟何道,羁燕匆匆将安之。

洛下微吟聊拥鼻,西山爽气为支颐。

肯将翰墨悲流落,寄语三闾彼一时。

(0)

送方安行之官高密令

平世功名输阿童,束书洗剑栖渔篷。

晚交东武百里长,想见桐庐三拜风。

白雪兴阑吟社远,绿槐阴合讼庭空。

它年朱绂指东道,试访钓鳌浮玉翁。

(0)

送僧法印智因西上

千里长淮北,东风破雪寒。

此行休问路,蓦直到长安。

(0)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其七秋望

宿雨尘霾静,寒原黍稷空。

临风聊放目,不为送飞鸿。

(0)

怀寄彭城朋好十首·其二张大

努力张谋父,躬耕老白云。

无年俭足用,此外奈何君。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