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观稼适同时,宾从喧阗逐隼旗。
殿阁崔巍初日照,林峦萧索晓风吹。
山空笳鼓穿云响,径险车徒出谷迟。
坐阻车公归兴速,却寻黄菊醉西池。
登高观稼适同时,宾从喧阗逐隼旗。
殿阁崔巍初日照,林峦萧索晓风吹。
山空笳鼓穿云响,径险车徒出谷迟。
坐阻车公归兴速,却寻黄菊醉西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范纯仁在宋代的一次游历西山的经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
首句“登高观稼适同时”点明了诗人登山的目的,既是为了观赏农田的景象,也暗含了对农事适时进行的感慨。接着,“宾从喧阗逐隼旗”描绘了随行宾客的热闹场面,他们跟随猎鹰的旗帜,似乎在进行某种狩猎活动,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殿阁崔巍初日照”一句,诗人转向对建筑景观的描写,阳光初照下的宫殿显得格外雄伟壮观。紧接着,“林峦萧索晓风吹”则将视角转回自然,清晨的微风拂过稀疏的山峦,带有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美。
“山空笳鼓穿云响,径险车徒出谷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独特的景象和活动。山间的笳鼓声穿透云层,显得格外响亮,而山路的崎岖使得车辆行人行动缓慢,增添了旅途的趣味性。
最后,“坐阻车公归兴速,却寻黄菊醉西池”表达了诗人因故未能与友人一同归去的遗憾,但随即又因发现了西池边盛开的黄菊而感到满足,选择在此处饮酒作乐,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其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生活变故时的从容态度。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
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
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
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
製度非唐虞,赋斂由呼和浩特吸。
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
一夫耕几垅,游堕如云集。
一蚕吐几丝,罗绮如山入。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
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此行深惜别,所喜是宁亲。
祖帐千门晓,乡关锦国春。
鸟歌疑劝酒,山态似迎人。
我绝南陔望,因兄泪满巾。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
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
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二十年前已定交,而今鹏鷃各逍遥。
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
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吴门歉岁减繁华,萧索专城未足夸。
柳色向秋迎使馆,水声终夜救田车。
丘山在负思朝寄,毫发经心愧道家。
不似桐庐人事少,子陵台畔乐无涯。
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