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破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
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
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
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
秦破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
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
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
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观两汉吟》中的一句,主要描绘了秦朝灭亡后,曾经的战乱之地河山重归和平,农田耕作和桑麻种植再次兴盛的景象。"秦破河山旧战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岂期民复见耕桑"则揭示了人民生活的复苏与和平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通过数字强调了地域之广和时间之长,说明汉朝统治的长久和版图的广大。
然而,诗人邵雍并未忽视历史的教训,他指出在两汉盛世之后,出现了像王莽、董卓这样的篡位者,导致政权动荡,"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这里的"高光"可能指的是西汉的开国功臣高祖刘邦或其后的明君。诗人批评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长远的人。
最后,诗人以"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收尾,感叹即使曾经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城市遗迹也难以寻觅,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和物是人非。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寓言意味。
故家寻钓鳌,遗俗问佛世。
喜逢十六人,不闻四句偈。
风姿如隐槃,服御乃古制。
开卷发遐想,瞪目得熟睨。
绝溪将安之,深厉浅则揭。
岸登植瘦策,石踞整坏毳。
预流逮无学,劝进惮劳勚。
岿然望等妙,迢递苦跋疐。
悠悠马不前,亹亹驾辄税。
弗悟燕安毒,遂失远大计。
双林受遗托,久视不得逝。
岂知古龙象,所向必超诣。
弗践极则处,弗到弗小憩。
朅来吊形影,相与话情契。
丁宁勇著鞭,同振木方袂。
访竹凌霜后,寻梅趁腊前。
春风方委曲,别乘忽腾骞。
处士不入府,客星仍受廛。
密斋容膝外,何处著壶天。
家山玉溪头,薰风水流烟。
小亭午梦馀,清耳晚树蝉。
本拟老林下,萧散无穷年。
岂知一左计,薄宦能几钱。
尘埃京毂底,僦舍万井连。
值此长夏热,愈觉归为贤。
故人忽念我,乐共湖山缘。
昨夜复大雨,乘凉吟欲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