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几花为供,闲门鸟作缘。
水边盘足坐,树下枕拳眠。
日上山窗火,云生石突烟。
有时持钵去,隔岸唤移船。
争几花为供,闲门鸟作缘。
水边盘足坐,树下枕拳眠。
日上山窗火,云生石突烟。
有时持钵去,隔岸唤移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争几花为供”,以“争”字生动地展现了僧人对生活细节的淡然态度,花虽美,却无意争艳,而是作为生活中的点缀,增添几分清雅。接着“闲门鸟作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鸟儿在门前自由飞翔,成为一道自然的风景线,与僧人的生活相得益彰。
“水边盘足坐,树下枕拳眠”,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僧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水边盘腿而坐,树下枕手而眠,这样的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日上山窗火,云生石突烟”,这两句则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融合,日出时分,山窗之火映照着温暖的光线,云雾缭绕间,石突之上升起袅袅炊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有时持钵去,隔岸唤移船”,这一句描绘了僧人偶尔外出的情景,手持钵盂,轻声呼唤对岸的船只,前往其他地方,无论是行还是止,都显得从容不迫,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道人昔曳匡庐筇,五老负雪湓江东。
犯寒贪觅玉梅句,虽有衲被何曾蒙。
归来苦雨熟梅子,卷裓深卧蛮烟中。
诗传绝境忽入手,置我乡国情何穷。
十年不踏江上路,漠漠海气昏貂茸。
异乡岁晚慰流落,一笑赖此冰雪容。
峤南绝唱谁敢和,骑鲸人去尘寰空。
昆墟下视堪笑闵,雕琢肝肾愁匆匆。
那知幽子云雨上,风斤玉斧修朣胧。
读诗令我一回首,杳若目送孤飞鸿。
何时晤语折铛侧,坐听万籁号天风。
拈花特地两颜解,他时与子真参同。
屈子文章似六经,缙云重与振遗音。
一门秀出金闺彦,三峡光摇玉宇参。
挟册夙潜心学海,挥毫今独步儒林。
横飞脱去科场累,更去骚人向上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