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行》
《晓行》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已离南康县,不知何处村。

荒郊霜洒道,野店犬应门。

市尾人声闹,津头水气昏。

云开双髻出,髣髴月梳痕。

(0)
注释
已离:离开。
南康县:地名,古代行政区划。
不知:不清楚。
何处:哪里。
荒郊:荒芜的野外。
霜洒:被霜覆盖。
野店:乡村小店。
应门:回应门声。
市尾:集市的末端。
人声闹:人声嘈杂。
津头:河边。
水气昏:水汽弥漫。
云开:云层散开。
双髻:两座山峰形状像女子的发髻。
髣髴:仿佛。
月梳痕:月亮梳过的痕迹。
翻译
已经离开了南康县,不知道身处哪个村庄。
在荒凉的野外,寒霜覆盖道路,乡村小店的狗回应着门声。
集市的尽头传来喧闹的人声,河边的水汽弥漫得模糊不清。
云层散开,两座山峰如女子的发髻显现,仿佛月亮在梳理它们的轮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晓行》,描绘了清晨离开南康县后所见的乡村景象。首句“已离南康县”交代了行者的出发点,接着“不知何处村”流露出一种迷茫与新奇感,暗示了旅途中的探索未知。

“荒郊霜洒道,野店犬应门”两句通过“荒郊”和“霜洒道”渲染出清晨野外的寂静与冷清,而“野店犬应门”则以犬吠声打破寂静,增添了生活气息。接下来,“市尾人声闹,津头水气昏”转向描述村庄近处的市集喧嚣和河边的朦胧水汽,动静结合,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宁静。

最后两句“云开双髻出,髣髴月梳痕”运用了比喻,将山峦比作女子的发髻,形象地描绘了云雾散去后山峰的轮廓,仿佛是月光梳理过的痕迹,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晓行所见的乡村风光,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博罗道中月夜闻新雁

江心秋月满,江上澄潭清。

试举蓬窗望,忽闻新雁声。

高翻银汉影,凄断玉关情。

海国来何暮,云端试一鸣。

偏宜霜露冷,不畏稻粱轻。

嘹喨推先后,联翩见弟兄。

遥空疑裂帛,按柱学调筝。

别却三河曲,桥居五穗城。

自应因戈避,不更为弦惊。

夫婿长离别,何曾事远征。

(0)

石洞谒叶化父先生祠

昔闻岩洞奇,乃在兹山麓。

巨石垒作门,涂槩结为屋。

天巧既有馀,人事岂不足。

天畔闻风涛,行边翳花竹。

苔古云自封,林深径乃曲。

洗耳有清泉,聆音如漱玉。

昔有大隐人,于此卧空谷。

九还炼未成,五车应可读。

身在朝野间,名岂世途局。

欲勒北山文,谁知西州哭。

怅然怀千秋,到此豁心目。

(0)

宿冲虚观同陈景文万伯文梁元珍邓伯乔李烟客赋

南岳何年奠此封,浮来片片玉芙蓉。

遥瞻上界馀千仞,初入名山第一峰。

洞口朱明悬旧迹,祠旁丹灶觅遗踪。

云深羽客差能指,酒熟居人尚可供。

暂息欲移香石榻,数声犹似定林钟。

月明半带霜华冷,山色围将紫翠重。

杳杳仙源知不远,迢迢清梦未能逢。

朝来济胜愁无具,安得茅家杖作龙。

(0)

集唐句

人自伤心水自流,思君不见下渝洲。

谁言水是无情物,一夜潺湲送客愁。

(0)

族中五君咏曾叔祖经季

画图曾绘米家山,水部风流亦可攀。

不是晚来诗律细,新题那自满人间。

(0)

羊城八景为胡方伯先生题·其六扶桑浴日

金鸡初唱浴咸池,遂出螭车照海湄。

拥传渐高天子象,乾坤宁讶二仪私。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