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洞谒叶化父先生祠》
《石洞谒叶化父先生祠》全文
明 / 欧必元   形式: 古风

昔闻岩洞奇,乃在兹山麓。

巨石垒作门,涂槩结为屋。

天巧既有馀,人事岂不足。

天畔闻风涛,行边翳花竹。

苔古云自封,林深径乃曲。

洗耳有清泉,聆音如漱玉。

昔有大隐人,于此卧空谷。

九还炼未成,五车应可读。

身在朝野间,名岂世途局。

欲勒北山文,谁知西州哭。

怅然怀千秋,到此豁心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对石洞及叶化父先生祠的探访之旅,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人物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句“昔闻岩洞奇,乃在兹山麓”,开篇即点出对岩洞奇景的向往,引出后文对石洞的探访。接着,“巨石垒作门,涂槩结为屋”两句,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石洞的入口与内部结构,仿佛一座天然的石屋,充满了神秘与古朴的气息。

“天巧既有馀,人事岂不足”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智慧与自然之力的和谐共存。接下来,“天畔闻风涛,行边翳花竹”则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石洞周边环境的壮丽与生机。

“苔古云自封,林深径乃曲”进一步渲染了石洞及其周围环境的古老与幽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而“洗耳有清泉,聆音如漱玉”则以清泉的流淌和泉水声的清澈,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净化,寓意深远。

“昔有大隐人,于此卧空谷”提到了古代隐士在此生活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九还炼未成,五车应可读”则借用了道家炼丹术与儒家经典,暗示了对精神修炼与知识积累的重视。

“身在朝野间,名岂世途局”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追求。“欲勒北山文,谁知西州哭”则可能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最后,“怅然怀千秋,到此豁心目”表达了作者在探访石洞与叶化父先生祠后,内心深处的感慨与顿悟,以及对历史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洞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欧必元
朝代:明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琼林醉归图为同年长垣李溥作

奉天殿上传胪罢,日照金门榜初挂。

中使传宣敕大官,明朝赐宴南宫下。

张天为幄云为茵,金盘犀箸罗八珍。

宫花剪彩来宫禁,御苑分香出上尊。

鼍鼓掀天擂欲破,梨园法乐喧相和。

妙舞清歌次第呈,幻形奇技纷纭过。

承恩侍宴皆贵臣,绣金孔雀银麒麟。

焚香望阙北面拜,共贺官家新得人。

白面青年三百五,人似神仙气如虎。

烹泉浮酒不知数,两袖翩翩欲飞翥。

琼林宴罢日斜时,马蹄得意去如飞。

团团皂盖空中举,短短丝鞭柳外挥。

微风不动香尘软,十二街头帘尽捲。

衣裁草色碧将流,旗拂杏花红尚浅。

金环摇辔稳于车,笑拍吟鞍不用扶。

耻向平康问花柳,还归槐市枕诗书。

明日半醒扶醉起,吮笔题诗谢天子。

就中醉者谁最豪,中原才子长垣李。

(0)

吴县李文秀

羲皇风度出明时,葵藿丹衷百世师。

邦国乂安犹戮力,经纶未卷忽乘箕。

琼崖白雪封茆土,柱石青天树羽仪。

昭代古良天下老,千年遗像镇华夷。

(0)

西湖竹枝

闻郎北过李陵台,湖上荷花今又开。

那似鄂王填上树,枝枝叶叶尽南回。

(0)

立春后五日

北风夜吹碧海冻,立春以来仍苦寒。

城南酒贵更须买,江上花迟谁与看。

(0)

送马伯温之广西

楼船椎鼓发江中,昨夜樯乌喜北风。

可惜春归还送客,何知别后已成翁。

浮天雪浪三湘阔,到海云山百粤通。

有子汉阳专簿领,一书千里托飞鸿。

(0)

绿阴轩夏日书怀

锦水西头处士家,深林无径绿阴遮。

窗前翠合书带草,阶下红开旌节花。

本藉居亭苏老病,屡从宴赏悦清华。

一双海鸟无机事,日日飞来傍钓槎。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