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博罗道中月夜闻新雁》
《博罗道中月夜闻新雁》全文
明 / 欧必元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江心秋月满,江上澄潭清。

试举蓬窗望,忽闻新雁声。

高翻银汉影,凄断玉关情。

海国来何暮,云端试一鸣。

偏宜霜露冷,不畏稻粱轻。

嘹喨推先后,联翩见弟兄。

遥空疑裂帛,按柱学调筝。

别却三河曲,桥居五穗城。

自应因戈避,不更为弦惊。

夫婿长离别,何曾事远征。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月夜江边,新雁南飞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首句“江心秋月满,江上澄潭清”以满月映照江面,潭水清澈,营造出宁静而清幽的夜晚氛围。接着,“试举蓬窗望,忽闻新雁声”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的动作——举窗远眺,引出了远处传来的雁叫声,将读者带入到雁群南迁的场景之中。

“高翻银汉影,凄断玉关情”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雁群飞行的轨迹比作穿越银河的银线,同时表达了雁群在遥远的边关所引发的哀愁与思念之情。接下来,“海国来何暮,云端试一鸣”,则进一步描绘了雁群从遥远的南方迁徙而来的情景,以及它们在云层中试鸣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

“偏宜霜露冷,不畏稻粱轻”两句,赞美了雁群适应严寒和不惧怕食物短缺的坚韧品质,体现了它们生存智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嘹喨推先后,联翩见弟兄”则描绘了雁群飞行时的秩序与团结,展现了群体生活的和谐与默契。

“遥空疑裂帛,按柱学调筝”两句,将雁群飞行的轨迹比作裂帛,形象地描绘了雁阵在空中划过的美丽线条;同时,将雁群的鸣叫比作弹奏筝琴的声音,增添了诗意与音乐感。

最后,“别却三河曲,桥居五穗城”两句,暗示了雁群迁徙路线的复杂与遥远,以及它们最终可能栖息的地方。“自应因戈避,不更为弦惊”则表达了雁群面对战争与危险时的从容与勇敢,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新雁南飞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的力量,也蕴含了对远方亲人与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介绍

欧必元
朝代:明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挽刘松山联

人天阔别,兵符催我泪痕多,才七日回帆,便鄂渚凄凉风雨,助成万众悲声,此局难支,憾我同时偏后死;

江汉肃清,捷报飞来心事了,忆十年杀贼,为国家整顿乾坤,呕尽一腔热血,抚躬无愧,知公含笑见先皇。

(0)

陆贽祠联

两庑荐馨香,咸钦名相谟猷,大儒学问;

六桥揽风月,犹似川云宦迹,烟雨家乡。

(0)

挽张百熙联

新政策内治外交,不过兴学理财,公尽之矣;

传噩耗山颓星陨,每忆感恩知己,吾谁与归。

(0)

挽张百熙联

由名儒而名臣,爱才若命,视民如天,直过熙朝纪文达;

以新学行新政,因时制宜,补偏正俗,相推汉代贾长沙。

(0)

挽曾纪泽联

随星轺八年,恍如泛上界银河,记得夜月回槎,无边海云皆东向;

立雪门数载,曾许陪庭阶玉树,那堪春风促驾,一线沂水怅西流。

(0)

挽曾纪泽联

盛会罢乌衣,巫阳下招,最怜季弟雏龄,悲同失怙;

英魂归素旐,建中远奠,恐触太翁隐痛,泣尚吞声。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