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日已暮,楼上月初华。
树阴缘砌上,窗影向床斜。
开帷伤只凤,吹灯惜落花。
谁能当此夕,独处类倡家。
闺中日已暮,楼上月初华。
树阴缘砌上,窗影向床斜。
开帷伤只凤,吹灯惜落花。
谁能当此夕,独处类倡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下的闺阁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
“闺中日已暮,楼上月初华。” 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日暮时分,月光洒在楼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这里,“月华”不仅指月光,也暗含了月光下女子内心的光辉与情感的流露。
“树阴缘砌上,窗影向床斜。” 描述了室外树木的阴影逐渐爬上台阶,室内窗户的光影斜斜地投射到床上的情景。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开帷伤只凤,吹灯惜落花。” “帷”指的是窗帘或帐幔,此处可能是指女子的寝衣或被褥。“只凤”可能象征着孤独或空虚,也可能暗喻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吹灯惜落花”则表达了女子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谁能当此夕,独处类倡家。”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面对内心世界时的复杂情绪。她仿佛置身于一个类似于歌妓的生活状态,既暗示了她的孤独,也透露出她在特定情境下不得不展现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或自我安慰的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在月夜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充满了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哲思。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