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隔帘听.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
《隔帘听.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隔帘听

十载画楼烟月,凝想归何处。黄絁新作瑶妃侣。

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无一语。

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

歌声偏透红墙去。想他墙内,新愁万缕。伊知否。

隔墙一般悽楚。

(0)
鉴赏

这首《隔帘听》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情感画面。词中通过“隔帘听”这一情境,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开篇“十载画楼烟月”,以十年为时间跨度,描绘了往昔在画楼中度过月夜的场景,暗示了主人公与某人的深厚情感。接着,“凝想归何处”,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与追寻,却不知其所在何处的无奈与惆怅。

“黄絁新作瑶妃侣”一句,以“黄絁”(一种布料)比喻新结的伴侣,而“瑶妃侣”则暗示了对方的高贵与美丽,但紧接着的“怅碧海茫茫,琼楼清苦”两句,转折出对现状的不满与失落,碧海的广阔与琼楼的清冷形成对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无一语。掩纱窗、低笼雁柱,将情诉。”这里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主人公试图通过弹奏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最终却只能默默掩窗,无法直接传达心声,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压抑与孤独感。

“妆楼一所,红粉墙围住。”描述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着主人公被外界环境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歌声偏透红墙去。”尽管周围环境限制了情感的交流,但主人公的声音仍能穿透墙壁,传递出去,展现出一种坚韧与执着。

最后,“想他墙内,新愁万缕。伊知否。隔墙一般悽楚。”表达了对墙内之人(可能指过去的恋人或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对方之间的情感共鸣,即使相隔千里,心灵依然相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情境设置,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题兰花二首·其一

绿叶兮紫茎,数花香正足。

为我语涪翁,山矾水仙俗。

(0)

寄舍弟天与

鸿雁飞南北,关河隔弟兄。

水通郧子国,舟泊汉阳城。

落木风霜下,高秋鼓角清。

故人如有意,为我道乡情。

(0)

得黄太史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十字扇面,以归友人

豫章先生行孝友,作书往往心应手。

想当挥汗临风时,不在荔枝与春酒。

竹枝歌中喜鹊鸣,食莲感秋思弟兄。

素纨便面大如斗,送与君家作千寿。

(0)

生查子.吴江遇风舟中望震泽湖

风急布帆偏,半幅撑秋雨。

乍听榜人喧,已失前村树。

渺渺望湖波,万顷迷烟雾。

犹自有渔舟,烟里飞来去。

(0)

满江红·其二十八思隐和悔庵二调

志在桑榆,灵雨后、星言夙驾。

休更说、洛阳纸贵,文章脍炙。

旧友应刘俱宿草,避人沮溺惟耕稼。

茂林边、莺语剧轻圆,如同话。松似幕,藤为架。

蜗壳屋,鱼鳞汊。觉此中全胜,玉堂休暇。

偃蹇青衫空有泪,清狂白眼时遭骂。

且都忘、独酌看庭前,花开谢。

(0)

满江红·其一偶览稗史载王文成梦郭景纯极言王导之奸反导阴主之也因为赋此

好个夷吾,渡江后、久窥神器。

谁更念、神州未复,江河顿异。

堪笑一生苏武节,曾无半点新亭泪。

问乱臣、贼子出臣家,谁之罪。王与马,久分据。

敦与导,还同计。算败终为相,成当为帝。

漫惜伯仁由我死,太真拔舌斯何意。

叹谁将、赵盾弑君看,书其事。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