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夷吾,渡江后、久窥神器。
谁更念、神州未复,江河顿异。
堪笑一生苏武节,曾无半点新亭泪。
问乱臣、贼子出臣家,谁之罪。王与马,久分据。
敦与导,还同计。算败终为相,成当为帝。
漫惜伯仁由我死,太真拔舌斯何意。
叹谁将、赵盾弑君看,书其事。
好个夷吾,渡江后、久窥神器。
谁更念、神州未复,江河顿异。
堪笑一生苏武节,曾无半点新亭泪。
问乱臣、贼子出臣家,谁之罪。王与马,久分据。
敦与导,还同计。算败终为相,成当为帝。
漫惜伯仁由我死,太真拔舌斯何意。
叹谁将、赵盾弑君看,书其事。
这首《满江红·其一》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导的评价,表达了对权奸篡位和国家分裂的感慨。词中以夷吾(指王导)比喻权臣,揭示了他表面上尊崇王室,实则暗中图谋篡位的野心。词人批评了王导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像苏武那样坚守气节,也没有表现出新亭之哭的忧国之情,反而助纣为虐。
"堪笑一生苏武节,曾无半点新亭泪",通过对比,讽刺了王导缺乏忠贞和忧患意识。接下来,词人质问那些背叛国家的乱臣贼子,追究他们的罪责。词中提到的“王与马,久分据”反映了东晋时期的政治格局,而“敦与导,还同计”则暗示了王导与司马氏的勾结。
词人感叹王导的结局,认为他的死并非单纯的意外,而是咎由自取。最后,词人借用赵盾被弑的历史典故,警示世人警惕权臣的篡位行为,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教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历史人物为载体,寓言深刻,批判了权臣的奸诈和国家的衰败,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双旌淩风翔,桂棹亦已整。
福星方北移,欲挽何由请。
万姓送河干,将语气先哽。
盛德所感孚,捷若形与影。
况辱知遇深,怅惘安能屏。
贱子苦疏放,天性刚且鲠。
读书偶一得,狂论倏然骋。
往往遭俗嫌,弃掷如顽矿。
惟公加拂拭,每见首辄肯。
推心置腹中,信任无与并。
俯仰阅三年,泄沓绝俄顷。
四知惕暮夜,清慎过杨秉。
中厨告炊断,淡漠付微哂。
债累已钜万,心犹切悲悯。
嗷鸿未安辑,焦劳忘食寝。
临去重踌蹰,迂驾将往省。
爱我逾骨肉,针砭复时领。
谓子清无私,干局更开敏。
惟虑性孤介,或至招尤眚。
有学贵有养,气暴须自忍。
我亦献刍尧,愿公屡閒静。
坎坷讵易平,沈酣本难醒。
施为有次第,未可一时并。
精神虽富有,太竭后必窘。
加飧慎摄卫,古语亦甚炳。
公稍颔其颐,子言固当谂。
良玉不厌砥,良弓不厌檠。
临别相赠言,此义百代准。
引领睇江云,寸衷常耿耿。
《和云乃先生陈司马留别》【清·张锡龄】双旌淩风翔,桂棹亦已整。福星方北移,欲挽何由请。万姓送河干,将语气先哽。盛德所感孚,捷若形与影。况辱知遇深,怅惘安能屏。贱子苦疏放,天性刚且鲠。读书偶一得,狂论倏然骋。往往遭俗嫌,弃掷如顽矿。惟公加拂拭,每见首辄肯。推心置腹中,信任无与并。俯仰阅三年,泄沓绝俄顷。四知惕暮夜,清慎过杨秉。中厨告炊断,淡漠付微哂。债累已钜万,心犹切悲悯。嗷鸿未安辑,焦劳忘食寝。临去重踌蹰,迂驾将往省。爱我逾骨肉,针砭复时领。谓子清无私,干局更开敏。惟虑性孤介,或至招尤眚。有学贵有养,气暴须自忍。我亦献刍尧,愿公屡閒静。坎坷讵易平,沈酣本难醒。施为有次第,未可一时并。精神虽富有,太竭后必窘。加飧慎摄卫,古语亦甚炳。公稍颔其颐,子言固当谂。良玉不厌砥,良弓不厌檠。临别相赠言,此义百代准。引领睇江云,寸衷常耿耿。
https://shici.929r.com/shici/f8I7NvN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