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尽木无声,天高夜自明。
映窗灯半灭,掠野雁孤征。
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惟应托长镵,寂寞送浮生。
叶尽木无声,天高夜自明。
映窗灯半灭,掠野雁孤征。
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惟应托长镵,寂寞送浮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坐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叶尽木无声"写出了秋末树木落叶后的宁静,"天高夜自明"则强调了夜晚天空的清澈和明亮。接下来的"映窗灯半灭,掠野雁孤征",通过灯光微弱和孤雁南飞的意象,寓言了诗人孤独而深思的状态。
"瓦裂人间事"暗指世事沧桑,人事变迁,"云浮身后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后名声的看法,认为它如同浮云般难以把握。最后两句"惟应托长镵,寂寞送浮生",以农具“长镵”象征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寂寞中,也依然坚韧地度过一生。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晚年的孤独与哲思。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彼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