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名为“漫天岭”的地方,建有兰若(即寺庙),并由智藏师主持,僧云住此二十八年。诗中通过僧人的视角,观察到世间的浮生如过客,人们来来往往,追逐名利,从不曾有闲暇之时与人细谈。
“大道”象征着通向寺庙的宽阔道路,“阅浮生”则表达了僧人超然物外,对世间红尘万丈的观察与感慨。"来往憧憧"形容行人们匆忙而过,"利与名"指的是追求财富和声誉。
“二十八年何限客”一句,既是对僧云长时间静居此地的点睛之笔,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与寺庙宁静生活的比较。"不曾闲见一人行"则强调了这位僧人的孤独和清净,以及外界与其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的忙碌与寺院生活的静谧,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宁静的理念。
轩冕兮巍峨,公之进兮,群龙委蛇。
公今何所兮,南山岧峣。谁与公兮,逍遥。
南山何有兮,其云油油。出覆四海兮,归抱一丘。
公朝攀兮,暮与游。徜徉宇内兮,复安求。
绿桂兮丹阿,公游兮酒歌。
幅巾兮鹭羽,婆娑兮公舞。寿且康兮,慰我民望兮。
喜年方耳顺,何遽尔赋归田。
想十载红尘,题舆佐岳,连宵清梦,先到林泉。
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辕无计可留延。
万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牵。故园松菊正依然。
晚景乐无边。
看满载图书,芸霏别舸,倾城冠盖,云拥离筵。
酌杯起、为公寿,问几人舒卷似公贤。
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傅说本是天上星,摄行相事奉青驾。
老成端谅帝所选,韦贤李绩德不亚。
譬为舟楫济川用,譬为绳墨梓乃架。
表仪鹤苑统仙班,秖讲麟经旷清假。
左氏文章费纸传,温公肖貌令人画。
洞天开府住有家,度索蟠桃觅无价。
记栽日月降甫申,看到云霞接嵩华。
三千结实岁何长,万核裹泥生不罢。
其人如玉寿如桃,八百老彭何足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