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步即天涯,何况迢迢隔九华。
汝性慧于灵照□,翁年高似木兰爷。
帛书寄远□□□,□□无凭□□差。
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
出门一步即天涯,何况迢迢隔九华。
汝性慧于灵照□,翁年高似木兰爷。
帛书寄远□□□,□□无凭□□差。
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得池阳书》。从诗的内容来看,是诗人在回应远方亲友的书信,表达了对彼此间隔距离的感慨,以及对年迈父母的牵挂。
首句“出门一步即天涯”描绘了一种空间上的遥远,意味着一旦踏出家门,便感觉到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易相见的无奈。
紧接着,“何况迢迢隔九华”则是对物理距离的一种夸张表达,九华通常指的是遥远的山脉,这里用来形容与亲人之间的阻隔。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彼此间隔的艰深和不易逾越。
“汝性慧于灵照□”中的“汝性”指的是你(亲友)的品性,而“慧于灵照□”则是在赞美对方心灵的聪明与洞察力。这里的“□”通常是指某种特质或品德,但在此处未能完善,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去补全。
“翁年高似木兰爷”中,“翁”是对父母的尊称,“翁年高似木兰爷”则是在形容诗人的父亲已经非常年迈,就像那些岁月悠久、经历风霜的老树一样。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迈父母深切的关怀和思念。
“帛书寄远□□□”中的“帛书”指的是用丝绸做成的信笺,这里是说诗人正在通过这种方式与远方的亲友交流。“□□无凭□□差”则是在表达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也许是因为信息传递不便,导致了彼此间的隔阂和困惑。
最后,“嫁与官人成底事,荆钗只合偶田家”中,“嫁与官人成底事”可能是在提及某位女性已经与一名官员结为夫妇,这是一件确定发生的事情。而“荆钗只合偶田家”则是在描绘一种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似乎在表达对平静生活的一种向往或者是现实中的无奈选择。
这首诗通过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流露,以及对于物理距离和时间流逝带来的隔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书信交流的依赖和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亲情以及生活状态的深刻体会。
井阑啼碎金梧影,声声羂愁难断。
竹簟邀凉,瓜藤架月,烟外不胜清怨。才听又远。
认幽涧哀弦,被风吹转。
那得成丝,翠笼空饱豆花瓣。
篝灯谁寄永巷,弄鸳梭轧轧。残夜相伴。
露湿侵篱,星寒映杼,应恨回文零乱。搴帷意懒。
况无妇惊秋,宋郎凄婉。自谱相思,泪痕凝翠管。
倚朱檐,渐垂缨似豆,莺嘴正偷含。
珠唾脂匀,珊悬网碎,深夜圆映冰蟾。
倩纤指、楼阴细摘,误惊认、红染玉葱尖。
檀口香销,青衣梦杳,歌老何戡。
因念长安人远,伴飞花清宴,瘦笋同拈。
路熟斜街,盘分紫禁,何日遥寄筠篮。
料还记、鲥鱼乍上,数乡味、低唱望江南。
只怕流光易去,兜剩春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