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上曲·其二》
《塞上曲·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八月渔阳外,凄凄塞草腓。

满城炊白骨,几处捣寒衣。

细雨连狐啸,惊风断雁飞。

长安多戍妇,可复梦金微。

(0)
鉴赏

这首《塞上曲(其二)》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与战争带来的悲惨现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八月渔阳外,凄凄塞草腓。” 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八月的渔阳,边塞草木凋零,一片萧瑟之景。这里运用了“凄凄”和“腓”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边塞草木因寒冷而枯萎的情状,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满城炊白骨,几处捣寒衣。”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边塞城市,描述战争带来的残酷后果。满城炊烟中飘散的是白骨,几处捣衣声中蕴含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通过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痛苦。

“细雨连狐啸,惊风断雁飞。” 细雨与狐啸,惊风与雁飞,这些自然界的景象在诗中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细雨连绵,狐啸凄厉,暗示边塞环境的恶劣;惊风呼啸,雁群惊飞,则象征着战乱中的动荡不安。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悲凉的画面。

“长安多戍妇,可复梦金微。” 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长安,指出边塞战争不仅影响到边疆地区,也波及到遥远的都城。戍妇们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她们的梦中或许还存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这里通过对比长安与边塞,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生活的苦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仙姑洞

万峰高插天,突立如削铁。

仄径蟠修虬,萦纡出山脊。

中逢丛竹林,夕阳漏深碧。

石腹呀然开,危楼架岩隙。

静者白云栖,微听暗溜滴。

跨空虹梁横,达傍月牖辟。

古藤纷倒垂,异卉茁如织。

锐欲穷幽探,老恨乏足力。

诡奇非一状,知是真灵宅。

仙姝冰雪姿,来此餐松液。

遐举在何年,丹灶无遗迹。

似闻笙鹤声,空山风露夕。

(0)

碎石岭

石磴何盘纡,烟萝相映护。

仰陟双峰凹,俯窥一线路。

泉声鸣幽涧,鸟道出高树。

隔岭有数村,疑向桃源住。

(0)

重游九莲庵

锦绣屏风四面开,骑驴又逐白云来。

夕阳峰影当窗落,细雨泉声绕壁回。

僧指瀑源穿树杪,雀争残果坠经台。

青山如旧朱颜改,醉向林峦酹一杯。

(0)

夏夜喜汪薪甫至

虚籁挂空碧,孤镫影欲沈。

倦云凉倚屋,清簟静眠琴。

肝胆酒边气,文章天外心。

清谈忘夜久,挥麈坐花阴。

(0)

落花怨

寂寞园中树,飞花委绿苔。

春风易吹落,何似不吹开。

(0)

题绿波春草图送朱濂甫并寄令弟溶庵

南浦江郎赋,西堂谢客诗。

渌波愁送别,春草梦相思。

细雨一帆去,啼莺三月时。

生憎楼上笛,撩乱柳如丝。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