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六艺之文,通万方之略,后世谁相知,怅望千秋为陨涕;
质鬼神无疑,俟圣人不惑,殷忧与终古,苍凉寰海一孤臣。
修六艺之文,通万方之略,后世谁相知,怅望千秋为陨涕;
质鬼神无疑,俟圣人不惑,殷忧与终古,苍凉寰海一孤臣。
此挽联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郭嵩焘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上联“修六艺之文,通万方之略”赞颂了郭嵩焘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对国家事务的深远洞察力。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内容,代表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体系。万方之略,则体现了郭嵩焘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时的高超智慧与策略。
下联“后世谁相知,怅望千秋为陨涕”流露出对郭嵩焘在世时未能得到充分理解与支持的遗憾,以及对其逝世后孤独与寂寞的感慨。千秋,意指时间的长久,此处暗含了对郭嵩焘伟大贡献可能被历史遗忘的担忧。为陨涕,表达了对郭嵩焘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质鬼神无疑,俟圣人不惑”则表达了对郭嵩焘人格的崇高评价。质鬼神无疑,意味着郭嵩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深度足以超越生死,直面天地间的真理。俟圣人不惑,意指郭嵩焘的思想与行动如同圣人一般,能够引领时代,启迪人心,不会因外界的迷惑而动摇。
最后,“殷忧与终古,苍凉寰海一孤臣”总结了郭嵩焘一生的奉献与牺牲。殷忧,意为深深的忧虑或忧患,这里指的是郭嵩焘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忧虑与努力。终古,与千秋意思相近,表示时间的长远。寰海,即四海之内,形容范围广阔。一孤臣,则强调了郭嵩焘作为忠诚臣子的孤独形象,他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郭嵩焘在学术、外交、道德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也深刻揭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与牺牲,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崇敬与惋惜之情。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
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
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
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
观者收泪并慨慷。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今仇身以分裂。
虽死情益扬。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
令我吏举不能成。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共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秦女休行》【魏晋·傅玄】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夫家同受共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https://shici.929r.com/shici/uZS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