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易水莽萧条,黄菊丹枫兴独饶。
漫措归心淹岁月,空馀意气薄云霄。
高天露下千山肃,大地风雄万壑摇。
翘首九重宫阙壮,夜深突兀倚参寥。
燕台易水莽萧条,黄菊丹枫兴独饶。
漫措归心淹岁月,空馀意气薄云霄。
高天露下千山肃,大地风雄万壑摇。
翘首九重宫阙壮,夜深突兀倚参寥。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燕台易水莽萧条,黄菊丹枫兴独饶”以燕台和易水起笔,点出地点,通过“莽萧条”描绘出一片荒凉之景,而“黄菊丹枫”则在萧条中添上一抹生机,形成鲜明对比。颔联“漫措归心淹岁月,空馀意气薄云霄”表达了诗人对归家之心的渴望,但岁月的流逝使得这一愿望变得遥不可及,只有心中的豪情壮志还如同云霄般高远。
颈联“高天露下千山肃,大地风雄万壑摇”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肃杀氛围,露水洒落,山川静默,大地上狂风呼啸,万壑动荡,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壮丽与凄美。尾联“翘首九重宫阙壮,夜深突兀倚参寥”则将视角转向了远方的宫殿,即使在深夜,那壮丽的宫阙依然屹立不倒,诗人似乎在借这景象表达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以及对高尚情操的坚持。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少年结客江之东,孟公座上皆英雄。
曾假柳车藏季布,屡过浆市访毛公。
是时海内方全盛,嗔目谭兵众为政。
徂击羞称博浪奇,弯弓竞夸没石劲。
我公来兮尽敛容,敦诗悦礼推叉龙。
生平自负万人杰,七尺肯为一剑封。
拔山扛鼎古有之,肝胆如公世所稀。
大才瓠落何足怪,七策余二师鸱夷。
如今六十气如云,绝口不谭麟阁勋。
间与几童说忠孝,春秋独祀平原君。
如公不用真可惜,中原里社生奸慝。
功成辞爵丈夫事,恐公欲隐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