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
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
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
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一枝筇竹度年华,自爱藤阴夹雨涯。
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见客手交叉。
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
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首句“一枝筇竹度年华”,筇竹常用来比喻岁月流逝,诗人借此表达了时间在无声中流淌的感慨。接着,“自爱藤阴夹雨涯”则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喜爱之情,藤阴给人的是凉爽与安宁,夹雨涯更增添了一丝神秘。
第三句“野叟笑予衣落魄”,诗人通过一个场景,展现了自己与世俗的疏离。衣衫褴褛,显示出诗人对物质生活不再过于在意,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牧童见客手交叉”则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小生命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这种交叉的手势,似乎也象征着文明与野性的交融。
接下来的两句,“染成众绿桑初椹,落尽千红楝始花”,通过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桑椹和初花分别代表了生命力的不同阶段,这些细腻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步至桥西水穷处,却随黄犊还吾家”,则是诗人在漫长的旅途后,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归宿。这里的“桥西”和“水穷处”暗示了一种边缘与孤寂,而“黄犊”则是诗人回家的伴侣,象征着一种平实无华但充满温暖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示,构建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不失深邃的意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海国横秀色,兹山何郁盘。
黄金亘楼观,积翠开峰峦。
登高恍神游,驻目穷遐观。
地迥云物古,天秋松桂寒。
于时灏气清,东溟净液澜。
精思落天外,回飙生羽翰。
尝闻有灵草,可以驻颓颜。
且毕济时略,金梯期再扳。
忆昔当年二十七,一旦辞家赴京邑。
翠眉新妇白头亲,相送出门双泪泣。
亦知离别难为情,志期年少早成名。
囊中束书无长物,欲以文艺干公卿。
公卿门前盛冠盖,棨戟未陈人已待。
颖脱且让毛生能,瑟工敢卜齐王爱。
三年靴帽东华尘,驱驰鞍马多苦辛。
谩嬴虚誉落群口,结托谁是知心人。
为惊岁月匆匆去,翻然南归理吾素。
季子宁无妻嫂惭,长卿本乏家财顾。
归来故山今两年,男儿未遂坐长叹。
功名何物倘可待,须留绿鬓与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