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当年二十七,一旦辞家赴京邑。
翠眉新妇白头亲,相送出门双泪泣。
亦知离别难为情,志期年少早成名。
囊中束书无长物,欲以文艺干公卿。
公卿门前盛冠盖,棨戟未陈人已待。
颖脱且让毛生能,瑟工敢卜齐王爱。
三年靴帽东华尘,驱驰鞍马多苦辛。
谩嬴虚誉落群口,结托谁是知心人。
为惊岁月匆匆去,翻然南归理吾素。
季子宁无妻嫂惭,长卿本乏家财顾。
归来故山今两年,男儿未遂坐长叹。
功名何物倘可待,须留绿鬓与朱颜。
忆昔当年二十七,一旦辞家赴京邑。
翠眉新妇白头亲,相送出门双泪泣。
亦知离别难为情,志期年少早成名。
囊中束书无长物,欲以文艺干公卿。
公卿门前盛冠盖,棨戟未陈人已待。
颖脱且让毛生能,瑟工敢卜齐王爱。
三年靴帽东华尘,驱驰鞍马多苦辛。
谩嬴虚誉落群口,结托谁是知心人。
为惊岁月匆匆去,翻然南归理吾素。
季子宁无妻嫂惭,长卿本乏家财顾。
归来故山今两年,男儿未遂坐长叹。
功名何物倘可待,须留绿鬓与朱颜。
这首诗《忆昔》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离家赴京追求功名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二十七岁时离家赴京的情景:“忆昔当年二十七,一旦辞家赴京邑。” 翠眉新妇与白头亲人的分别,满含不舍与泪水,展现了离别之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亦知离别难为情,志期年少早成名。”
在京城,诗人面对的是“公卿门前盛冠盖”的景象,充满了竞争与压力。他带着仅有的书籍和才华,试图获得公卿的认可:“囊中束书无长物,欲以文艺干公卿。”然而,现实并非如愿,诗人经历了“三年靴帽东华尘,驱驰鞍马多苦辛”的艰辛生活,最终却因虚誉而受到非议,感到孤独与失落:“谩嬴虚誉落群口,结托谁是知心人。”
最后,诗人反思过去,感慨时光飞逝,决定回到故乡:“为惊岁月匆匆去,翻然南归理吾素。” 他意识到,功名并非唯一的人生追求,家庭与亲情同样重要:“季子宁无妻嫂惭,长卿本乏家财顾。”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年轻人追求功名的不易与复杂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