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所作的《自武昌渡江宿大别》。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云房中听到疏钟声,心中不禁思念起武昌的情景。流水似乎有情,怜悯诗人的年老,而秋风则无情地触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千年芳草之上,题写了鹦鹉的名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万里长江奔流入汉阳,与大别山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最后,诗人提到大别山并非真正的分别之地,因此登高望远之时,无需再感到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和故乡的深深眷恋。
绀縠浮空,山拥髻、晚来风急。
吹骤雨、藕花千柄,艳妆新浥。
窥鉴粉光犹有泪,凌波罗袜何曾湿。
讶汉宫、朝罢玉皇归,凝情立。尊前恨,歌三叠。
身外事,轻飞叶。怅当年空系,誓江孤楫。
云色远连平野尽,夕阳偏傍疏林入。
看月明、冷浸碧琉璃,君须吸。
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
平生爱山心,于此可无悔。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
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
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
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
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少年曾预老聃役,晚岁欲挹浮丘袂。
力探玄门穷众妙,肯学阴谋画奇计。
言狂不独人共排,志大仍忧后难继。
君看淡扫出茧眉,岂比一尺春风髻。
著书勿恤饱蠹鱼,会有子云生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