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所作的《自武昌渡江宿大别》。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云房中听到疏钟声,心中不禁思念起武昌的情景。流水似乎有情,怜悯诗人的年老,而秋风则无情地触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千年芳草之上,题写了鹦鹉的名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万里长江奔流入汉阳,与大别山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最后,诗人提到大别山并非真正的分别之地,因此登高望远之时,无需再感到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和故乡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满江红·其三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

绀縠浮空,山拥髻、晚来风急。

吹骤雨、藕花千柄,艳妆新浥。

窥鉴粉光犹有泪,凌波罗袜何曾湿。

讶汉宫、朝罢玉皇归,凝情立。尊前恨,歌三叠。

身外事,轻飞叶。怅当年空系,誓江孤楫。

云色远连平野尽,夕阳偏傍疏林入。

看月明、冷浸碧琉璃,君须吸。

(0)

嘉禾八咏·其一披云阁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

云烟断处沧波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0)

题山家壁

山中无传漏,猿鸣知既夕。

芳藤上幽援,素月照高壁。

主人殊喜事,欢若有夙昔。

稚子檠竹槃,炊黍持饷客。

卜邻虽未辨,清啸聊自适。

衰病久废诗,笔端叹荆棘。

(0)

稽山

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

平生爱山心,于此可无悔。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

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

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

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

(0)

感寓二首·其二

老氏有至言,所贵知我稀。

鄙夫急自衒,岂复择所归。

君看珠在渊,草木借光辉。

所以古达人,怀玉被褐衣。

吾庐大泽中,岁苦水半扉。

朱门固自好,我亦未必非。

(0)

读老子次前韵

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少年曾预老聃役,晚岁欲挹浮丘袂。

力探玄门穷众妙,肯学阴谋画奇计。

言狂不独人共排,志大仍忧后难继。

君看淡扫出茧眉,岂比一尺春风髻。

著书勿恤饱蠹鱼,会有子云生后世。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