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与诸公至絓月兰若》
《夏日与诸公至絓月兰若》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翠微精舍薜萝垂,涧户阴阴暑不知。

青草旧游苔满院,白莲新社雨侵池。

题诗好是书蕉叶,招隐谁同赋桂枝。

不向空门休物累,下方尘土欲何为。

(0)
鉴赏

这首明代林鸿的《夏日与诸公至絓月兰若》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中静谧清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翠微精舍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

首联“翠微精舍薜萝垂,涧户阴阴暑不知”,开篇即以“翠微”点出山色之美,“薜萝垂”则生动描绘了山间藤蔓植物随风摇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涧户阴阴”四字,不仅描绘了山涧门户的阴凉,也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清凉与宁静,而“暑不知”三字更是强调了这种清凉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炎热的世界。

颔联“青草旧游苔满院,白莲新社雨侵池”,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青草与苔藓的生长,不仅增添了庭院的生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白莲在雨中开放,既象征着高洁与纯净,也寓意着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这两句通过对比“旧游”与“新社”,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颈联“题诗好是书蕉叶,招隐谁同赋桂枝”,转而表达诗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题诗于蕉叶,既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也是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而“招隐谁同赋桂枝”一句,则借用了古代文人隐居山林、赋诗抒怀的传统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赏自然美景、共同创作的心愿。

尾联“不向空门休物累,下方尘土欲何为”,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面对世俗的纷扰与压力,诗人选择“不向空门”,即不完全遁入佛门,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尘世中,如何保持自我,不受外物所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平衡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念奴娇·其一午日旅思

葵花艾叶,依然是、前度端阳家数。

菰米兰桡问甚处,吊望楚天云树。

乳燕初飞,流莺三弄,几阵黄梅雨。

飘零湖海,何堪萧寺孤注。

遥念寂寞纱窗,菖蒲剪了,黯停杯无语。

别恨离愁添几许,鬼病恹恹情绪。

整日沉眠,梦魂无赖,不到长洲路。

除非借取,画船竞渡归去。

(0)

西江月.送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徐君猷家后房。甚慧丽。自陈叙本贵种也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0)

醉翁操

斜廊。深房。闲窗。剪金釭。昏黄。微风暗吹罗衣裳。

木樨天气花香。莲漏凉。二十五声长。

薄酒醒可怜晚妆。昔年听雨,秋为愁乡。

昔年对月,箫谱新腔旧腔。怨雨声兮床床。

敢月华兮茫茫。今年十度霜。挑灯重思量。

小令断人肠。素笺淡墨三两行。

(0)

雪猎

雨丝夜散霜风鸣,和门送驾晓正睛。

宿云未收旋勃兴,吹作一色连山横。

矫首上界浩冥冥,思入围合随飞霙。

帝循璐逵游玉京,琪瑶辟尘光英英。

淅淅沥沥疑可听,鸟呼兽嗥多寒声。

三山素禽来高陵,翩然白凤率以行。

天龙曼衍过福庭,鳞间颔下分光平。

寒兔抱杵奔圆灵,纤阿留影昨夜经。

冰柱四合瑰崚嶒,诡形殊状睹未曾。

银章皓羽雉与麖,自昔夸瑞今从轻。

择肉命处閒量评,豹钩犀跋群狐抨。

谁为侔色更揣称,天予奇怪别有情。

麟仁驺义皆告祯,对时祝网七字成。

阳春和难悚屏营,安得承诏如马卿。

王恭谢庄终腐生,宫袍沾透猎未能。

(0)

田园乐四首·其四

绕砌一湾流水,当门数个长松。

烟中渔艇朝出,雨里人家夜春。

(0)

十月

江南十月乍风埃,帘箔垂寒昼不开。

身计萧萧存断简,人情黯黯付深杯。

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

抱病经旬宾客减,卧看香鼎篆萦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