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已满岘山堂,并辔寻芳客思长。
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
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
东风已满岘山堂,并辔寻芳客思长。
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
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
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游朴与友人林参知一同游览岘山逸老堂的情景。首句“东风已满岘山堂”以春风满园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并辔寻芳客思长”,写出了两人骑马寻访美景时悠长的思绪,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两句,通过描述古代隐士遗留的行踪和人们在春天里饮酒赏花的情景,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生活的乐趣。其中,“杖舄”指代古代隐士的行迹,“壶觞”则象征着酒宴与欢聚,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林间的钟声悠扬,草地上矗立的石碑映衬着落日余晖,既表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不朽。这两句通过声音与光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当前环境的享受。其中,“菟裘”原指古代隐居之地,这里借指故乡或理想中的归宿。诗人虽未明确表达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归宿,但通过“他乡风物且徜徉”的态度,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生活的哲学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合了历史、宗教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少年有殊相,瓠白非臞儒。
三吴山水窟,见此紫凤雏。
家无儋石储,腹有万卷书。
陈编践刍狗,博具抵牧猪。
手持半段枪,伎痒始一呼。
倒海探龙颔,据地捋虎须。
有客持钧枢,大书表其闾。
盛事传不朽,画入荆溪图。